1月金融數據喜迎“開門紅”,2月LPR報價或將單獨下調?丨火線解讀

2月9日,1月金融數據出爐,超出市場預期。

央行公佈數據顯示,1月新增信貸與社融數據均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4.92萬億元,同比多增162億元。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6.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061億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1月金融數據整體表現較好,略高於市場預期,反映穩增長政策成效漸顯,但數據改善的可持續性仍待觀察,未來仍需政策發力護航。

M1-M2增速剪刀差大幅收斂

數據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97.63萬億元,同比增長8.7%。狹義貨幣(M1)餘額69.42萬億元,同比增長5.9%。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92萬億元,同比多增162億元。

關於M2增速回落,浙商證券認爲,在信貸較強的情況下,數據下行主要受去年1月12.6%的較高基數影響。結構中,住戶存款少增是M2的核心拖累。

該機構進一步表示,M1增速與股市行情相關性較強,1月M1增速大幅走高至5.9%(前值1.3%),M1-M2增速剪刀差大幅收斂,引起廣泛關注,M1增量出現超季節性表現,主要來自去年末萬億國債財政資金逐步撥付使用的支撐。也需提示,由於金融數據年初的季節性特徵鮮明,疊加今年與去年的春節錯位,2月春節月份,信貸、社融、M1增速大概率均有回落,階段性演繹後,未來持續性仍看需求側政策發力效果。

華泰證券表示,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92萬億元,高基數下仍同比多增162億元,主要由於新增居民貸款超預期,同時PSL亦對企業中長期貸款有明顯拉動。

方正證券指出,央行曾表示,2024年將在節奏上把握好新增信貸的均衡投放,疊加去年高基數影響,表明1月信貸需求有所增長,信貸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強。

新增社融創歷史同期新高

數據顯示,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384.29萬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與上月持平。1月份增量爲6.5萬億元,是歷史同期的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多出5061億元。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企業債券的增加與春節錯期以及債券發行利率下行提振債券融資需求有關。同時,從構成社會融資的其他各項數據來看,1月表外票據融資、外幣貸款和信託貸款也有一定幅度的同比多增,其中,當月票據融資同比大幅多減,表外票據融資轉向表內的規模收縮,帶動表外票據融資同比多增2672億元。

華金證券表示,1月新增社融創歷史同期新高,主要助推因素是表外融資和企業債券融資的明顯改善。當春節位於2月時,這兩項融資會更大程度向1月集中,但2月可能面臨較大的同比下滑壓力。1月社融存量同比持平於上月9.5%的增速,2023年10月以來的一輪社融增速改善態勢基本得到延續,政府債務融資的集中和增加構成這一輪主要的增量融資來源。

2月LPR報價或將單獨下調

展望未來央行利率操作,浙商證券認爲,短期看,受匯率壓力的掣肘,全面降息即降低逆回購、MLF利率的概率不高,尤其是在央行近期剛實施“定向降息”的情況下。視線拉長至上半年維度,即相對較長的時間維度內,仍有降息概率,判斷逆回購、MLF利率是否降息核心關注DR007走勢,若其持續、大幅低於7天逆回購利率,則有降息概率。

從銀行LPR報價的角度,在當前“市場利率+央行引導→LPR→貸款利率”的機制下,全面降準+定向降息有助於推動LPR下行,預計2月LPR下降的概率大,並進一步傳導至實體部門融資成本的降低。

王青分析認爲,大超預期的背後是當前貨幣信貸政策穩增長全面發力,居民消費也在同步恢復。“接下來LPR報價或在MLF保持不變的同時實施單獨下調,考慮到當前物價水平明顯偏低,也不排除央行直接下調MLF利率的可能。”

光大證券預計今年一季度信貸還會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一方面,部分形成於1月的信貸需求將平滑至2月得到滿足。金融機構對1月份的放貸衝動進行了必要的剋制,該部分需求較有可能後置於今年2月份實現,這樣便形成了信貸大月和小月之間的平滑,均衡了信貸投放的節奏,使得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提供的信貸支持更爲持續、更爲穩定。

另一方面,降準、降息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可以激發出更多融資需求。作爲貸款市場基準利率的LPR在2月20日還有可能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