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圖看經濟 昔日全球冠軍「中美和化工」高雄廠拆了

中美化工雄廠拆了。(圖/黃世澤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下同。)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中美和化工(CAPCO)高雄廠曾是全球最大PTA單一生產廠區,不過由於市況低迷不振,高雄廠已於1月宣佈關閉,由廠區照片可以看到,現場拉起封鎖線,裡面荒廢沒半個人,而高雄煉油廠也剛於11月熄燈關閉,臺灣石化工業榮景已不復存在。資深媒體人黃世澤則直言,「(石化)如果再不好,將會走向夕陽工業。」

針對中美和化工高雄廠關閉,黃世澤10日下午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指出,臺灣石化工業現在很難生存,其中原因包括了政府不愛、環保團體不支持等;此外,他在臉書分享了現場照片後感嘆,「哀愁,這就是石化工業目前的處境。」

根據經濟部統計,隨着各國101年在中國大陸投資產能陸續開出,PTA市場呈現供過於求,臺灣業者紛紛減產因應;102年中美和更關閉佔總產能67%的林園廠,導致臺灣PTA產量大幅滑落至2934千公噸年減33.2%;103年1至11月產量僅2415千公噸,較102年同期減少11.1%。

經濟部指出,臺灣100年PTA出口值3692.7百萬美元達歷史新高,佔整體化學品出口值的16.4%,歷年皆以中國大陸爲主要出口市場,佔PTA出口總值比重高達9成以上,但是近年受中國大陸化纖原料自給率提升影響進口需求大幅降低,102年臺灣PTA出口總值539.5百萬美元年減74.2%;103年進一步減至189.2百萬美元,爲92年以來最低,較102年衰退近6成5,對中國大陸出口佔整體出口值比率更降爲34.8%,位居第2落後越南的佔比。

▼純對苯二甲酸出口值年增率。(圖/經濟部提供)

中美和化工陸續於1982、1989、1990及1995年,相繼完成位於高雄縣林園石化工業區內二、三、四、五場的擴建,廠地面積約31公頃;2003年5月,位於臺中梧棲臺中港西碼頭的臺中廠開始量產,廠地面積約30公頃,年產量70萬公噸。此外,根據中美和化工官網指出,當時全公司每年總產量達212萬公噸,爲亞洲最大的PTA廠商

據瞭解,PTA( 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純對苯二甲酸是生產聚酯纖維、聚酯粒不可或缺的基礎原料,應用領域廣泛與人生活息息相關,其中包括「紡織用品」聚酯纖維服裝布料、不織布等;「民生用品」寶特瓶錄影帶錄音帶電線醫療X光片、底片樹脂等;「工業用品塗料、接着劑、烤漆輪胎襯布、輸送帶汽車安全帶等。

►►►傳送第一手的新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

▼第三輕油裂解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