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勝選 AIT前主席:北京都會繼續恫嚇

總統英文先前接見卜睿哲。(圖/總統府提供)

記者丁維瑀/綜合報導

中國第一艘自制航空母艦17日經過臺灣海峽,此舉被視爲明年臺灣大選以前的恐嚇行爲。美國在臺協會(AIT)前主席卜睿哲則認爲,北京似乎發現長期對臺恫嚇、施壓是個更佳的策略,所以無論最後是誰勝選,中方都有可能繼續此種作法

美國之音》報導,卜睿哲現爲布魯金斯學會東亞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他本週發表的報告指出,北京過去一直期盼用說服的方式,讓臺灣接受「一國兩制」,然而馬英九政府執政時期雙方政治關係國民黨下並未取得實質進展,反而,傾向臺灣獨立民進黨隨後上臺,也使得北京在蔡英文執政後採取「恫嚇、施壓與招安」的混合舉措。

這份報告名爲「從說服到脅迫:北京對臺灣的做法及臺灣的反應」;卜睿哲認爲,針對實施在臺灣的選項中,北京不斷思考,其中包括用武、重新以說服方式讓臺接受一國兩制,或是用非暴力的行爲來進行脅迫。

卜睿哲觀察到,北京發現在馬政府期間並未達到理想目標,一國兩制在臺灣並沒有龐大吸引力,因此「說服」的效果不好,對於北京來說,嚴重的問題是臺灣「永久分離」。不過,雖然一國兩制目前被國民黨、民進黨拒絕,卜睿哲卻說,北京不可能完全放棄此種模式

卜睿哲認爲,明年總統大選若選出國民黨政府,北京可能恢復過去漸進說服的方法,不過,比起前總統馬英九的立場韓國瑜是否更願意「統一」;北京對此也會抱持疑問。他指出,若國民黨取得勝利,北京將會立刻推動政治協商,然而,臺灣民衆普遍並不支持這項協商,韓國瑜將面臨困難,另外,韓國瑜競選期間多次提及中華民國,也顯現國民黨與北京的分歧

觀察未來兩岸局勢,卜睿哲表示,若國民黨明年獲勝,將提升北京的信心,北京也能勉強接受蔡英文以微小幅度勝選,然而考量到中期面相,如果民進黨2024年再度勝利,中國對此會非常警覺,這代表「統一大門」正關閉。而從長遠方向來看,只要兩岸分歧始終無法解決,雙方的「和平分離」會被中國視爲問題,自2028年臺灣總統選舉以後,若每任政府不在統一議程做出明顯舉措,便會引起北京對於統一能否實現的疑慮。

卜睿哲認爲,北京是否對臺動武,要考量到美國介入的風險太高,因此不確定是否能成功,對比「低風險、低迴報」的說服政策,對臺用武則是「高風險、不確定回報」;所以,目前來看更好的策略是長期恫嚇、施壓以及在臺內部展開招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年初宣佈對臺政策。卜睿哲表示,習近平談話中刻意避免「明確統一時間表」的暗示,若是提出確切統一時程,就會使得臺美展開行動,所以從習的話語來看,北京並不認爲統一的大門已闔上,而是要對這個議題抱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