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IisC IoT創新應用博覽會登場 科技力助產業搶攻疫後新商機

連力開發出「商用車3D環景系統」,可以快速自動校正環景好視野,讓駕車安全無死角。(圖/工研院提供)

隨着遠距與零接觸商機興起,工業局指導、工研院執行主辦的2021 IisC IoT技術創新博覽會將於11月8日至17日在線上展示,此次展出以IoT爲主題,以IisC提供的「一站式硬體設計製造服務」平臺,呈現結合大數據、雲端、邊緣運算等科技的智慧應用,及11項中小企業創新IoT亮點成果。包括全球首創光電式「光學式血紅蛋白檢測儀」,以光電法潛血感測技術檢查水中的光譜特性,瞭解糞便或尿液是否潛血;以及田間縮時攝影與感測器智慧農業解決方案,讓農民朋友務農更聰明有效率;期帶動更多合作商機及加速商品落地發展,爲後疫情努力發展的中小企業創造發展舞臺。

經濟部工業局副組長呂正欽表示,科技日新月異帶動數位轉型成爲全球經濟創新的驅動力,在物聯網新商業模式的輔助下,爲民衆帶來更快速與智慧的生活,進而帶動軟硬體設備及IT服務的需求。臺灣具備分工相當完善的半導體產業鏈,在全球對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的依賴下,以「物聯網IoT」服務導向的型態正式開展,這些技術背後的引擎都得靠半導體技術去實現。工業局看準物聯網時代到來與遠距發展趨勢,以物聯網晶片化整合服務計劃(IisC),積極整合運用創新科技及新商業模式,協助國內新創公司及中小型企業開發或轉型投入物聯網落地應用。IisC計劃自2018年至今邁入第四年,已累計協助新創或中小企業超過200案例,且成功帶動逾17億元產值。

呂正欽舉例,隨着高齡化社會來臨,IisC協助瑞愛、輔人、永磐、臺欣生物及宇心生醫等公司,投入各式物聯網裝置開發,建構完整長照體系所需硬體,實現遠距醫療目。另外,近期發生的大火事件喚起大衆對社區公共安全的重視,隨着3C及物聯網裝置產品的普及,在用電安全上亟需嚴格的規範,IisC已輔導聯騏技研、芯旺、古樂、貝倫企業及綠銀等公司,在電源控制及節能上開發相關產品,讓用戶遠端即可監控家中用電情形,確保用電安全。不僅如此,日前臉書宣佈改名爲Meta元宇宙(Metaverse),已掀起一股產業熱潮,吸引歐美及臺灣各大企業相繼投入相關軟硬體開發,IisC近年協助包括酷手科技、瑞意創科及哈瑪星科技等公司轉型升級,開發前期產品,未來將可抓住這波商機。今年的IoT創新應用博覽會雖改爲線上展,透過「IisC 線上成果展示」、「智慧物聯網創新應用交流會」、「新創投資媒合會」等活動,整合線上與實體方式,跨領域行銷成果,希望繼續帶領中小企業掌握疫後新商機。

IisC計劃主持人,同時也是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副所長鬍紀平指出,IoT是目前最受矚目的科技之一,因其具備改變世界力量及創造極大產值,尤其是與5G結合後,工業、教育、交通、醫療、自駕車、智慧醫療、智慧生產等都是極具潛力的應用領域。今年搭配疫情帶起的零接觸商機,「IisC 線上成果展示」將展出從照護、農業、生產製造等11項扶植中小企業的創新亮點技術,展現在「智慧照護」、「智慧生活」與「智慧製造」等領域的產業化成果,期爲社會大衆帶來更智慧與便利的醫療及生活,同時,也爲產業注入轉型智慧製造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