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各省新高考適應性考試“適應”什麼?

新高考適應性考試“適應”什麼?第三批改革省市將迎來全面演練

近期,江蘇重慶湖北湖南廣東福建遼寧河北等省市同時發佈了2021年“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方案”,標誌着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省市正式進入落地實施階段。

爲了更好地幫助考生適應新高考,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安排,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八個省市將組織開展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適應性考試。

據悉,這次新高考適應性考試涉及人數約330萬,佔高考總人數的1/3。語文數學英語三科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物理歷史化學地理生物政治由各省自命題。

適應性考試如何安排

適應性考試定於2021年1月23日—1月25日舉行,各科目具體考試時間安排如下:1月23日分別測試語文和數學,1月24日分別測試物理/歷史和外語,1月25日測試化學、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學

考試時間:語文科目考試時間爲150分鐘。數學和外語2個科目考試時間均爲120分鐘。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政治、生物等6門選擇性考試科目考試時長均爲75分鐘。

所有已參加2021年普通高考報名,並選擇了普通高考及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擇考科目的考生,需參加適應性測試。

(以上日程如有變動,以省招辦公佈的最新信息爲準。)

“3+1+2”的首次“驗收”

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實行“3+1+2”模式,考生總成績由統考科目和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滿分750分。

“3”爲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滿分均爲150分,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1”爲物理或歷史必選一科,滿分爲100分,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2”爲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任選2科,每科滿分均爲100分,以轉換後的賦分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考生“適應”什麼?

組織適應性考試是教育部統籌推進高考綜合改革的重要部署,是確保高考綜合改革平穩落地的重要舉措。對於考生來說,這也是一次全面的“演練”。新高考在考試科目、計分方式、志願填報和錄取模式等環節都有重大調整,這次適應性考試,可以讓考生充分熟悉各環節流程,儘快適應新高考。

1。熟悉試題風格,瞭解自身狀態

適應性考試的結果不會與正式高考掛鉤。考生可以放鬆心態,輕鬆應考。

通過這次“演練”,考生正好可以熟悉一下新高考試卷結構、試題風格、題型難度、考試流程等,據考試結果查漏缺補,找出薄弱點,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考試結束以後,考生還可以根據排名情況,清晰自己的定位,及時對目標院校作出調整。

2。熟悉新高考模式,瞭解賦分機制

新模式下統考和首選科目以原始分計入總分,再選科目要以等級賦分後的成績計入總分,涉及到“等級轉換賦分”的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通過“演練”,考生可以瞭解新模式下的賦分機制。

轉換後賦分成績起點爲30分,滿分爲100分。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爲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佔比約爲15%、35%、35%、13%和2%。原始成績依照等比例轉換原則,對應轉換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賦分成績。

賦分,本質是等位次分數轉換,使選考不同科目的考生的成績具有可比性,成績公佈時,考生查詢到的再選科目成績是等級賦分後的成績,不需要考生自行轉換。

3。熟悉考試流程,瞭解填報志願政策

此次適應性測試後,各省將組織統一評卷,考生根據適應性考試成績,模擬填報志願。與改革前相比,各省填報志願主要在志願單位、志願數量和填報要求等方面發生了變化

八省普通類爲例,填報志願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專業(類)+院校”,二是“院校專業組”。以“專業(類)+院校”爲單位的填報模式,即1個“專業(類)+院校”爲1個志願,不再設專業服從調劑選項,實施省份爲重慶、遼寧、河北三省

福建、湖北、廣東、湖南、江蘇等五省份,實行“院校專業組”志願模式。一個院校專業組爲一個志願單位,每個院校專業組志願設置6個專業志願和1個專業服從調劑志願。

趁此機會考生可以充分了解本省新高考填報志願的環節和流程,瞭解有關招生政策和要求,根據高校選考科目要求,自己的成績、興趣愛好等,擬定志願,爲正式填報志願做準備。

防疫溫馨提示

1。考生要及時關注本省發佈的相關信息,認真閱讀考試防疫要求,快速適應變化。

2。考試臨近,考生應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儘量避免與外地人員接觸,避免去人羣聚集的場所

3。尚在外地的考生應瞭解考點所在地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及時返回,並按屬地化要求和規定進行管理,以免耽誤考試。

4。考試當天逐一覈查准考證身份證及其他需提供的相關證件。按考點要求,提前進入考場。作者:金言

來源:陽光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