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億拍板 高鐵買12組新世代列車

圖爲高鐵列車停駁在高鐵左營基地內。(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高鐵公司2019年起規畫新世代列車採購,因廠商報價與市場行情落差過大2度流標,高鐵董事會昨通過決議,將購車案決標予日立東芝聯盟,預計花1240.91億日幣(約新臺幣280億元)採購12組列車,開工後42個月交車,再經8個月運轉測試後始能上路。

高鐵購車過程一波三折,2019年高鐵考量營運需求,向各國廠商發出邀標,但關鍵的行控、號誌系統掌握在日本廠商手中,其他國家廠商雖有能力整合,但要付出的成本更大,繼續選日系列車較爲划算。

當高鐵公司與日立、東芝聯盟展開商談,傳出日方開出每列50億元的價格,比高鐵買第一批列車時高出2.5倍,被戲稱是用飛機的價格買列車,高鐵董事會不敢答應。經多次談判,列車價格一路下砍,成交每列約23億元。

高鐵說明,前2次招標皆因廠商所報價格與市場行情差距過大及部分投標文件不符規範要求而廢標。第3次招標同時邀請數傢俱備高鐵列車開發經驗的廠商參與投標,就各家廠商投標文件綜合評估審議。

臺北科技大學智慧鐵道學院兼任助理教授宋鴻康分析,外界流傳「臺灣高鐵被日本掌握號誌系統關鍵技術、只能繼續買日系車」的說法並不正確,其他有能力造車的國家包括德國、法國、西班牙、韓國等也具備系統整合能力,但直接買日系車確較省錢。

宋鴻康認爲,買日立的車較爲划算,價格砍到23億左右「略高但還算合理」,而高鐵公司應採穩健、保守、安全策略,高鐵繼續用日本系統除穩定、好上手,維修也相對容易。

宋建議,購車案拍板後,有些列車組件還是要國產化,將來纔不會受制於人,以免廠商今天賣你便宜,明天備品賣很貴,一樣是被人掐着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