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科技男112公斤、嚴重脂肪肝 醫指示做這事之後獲改善

35歲科技男112公斤、嚴重脂肪肝 醫指示做這事之後獲改善(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尚賢說,肥胖與慢性疾病密切相關,年紀越大肥胖率跟着攀升。(曹婷婷攝)

臺南一名35歲科技男因工時長、長時間坐着又不運動,體檢出爐一片滿江紅,除體重高達112公斤,三酸甘油脂偏高、甚至已有嚴重脂肪肝,診斷爲代謝症候羣,男子坦言多次減肥都失敗,藉由藥物和改變生活型態,目前3個月已減掉5公斤,血糖和肝指數異常也改善。

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尚賢說,肥胖盛行率在臺灣逐年上升,根據2017年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成人過重及肥胖率已達到50.7%,代表成年人有5成有肥胖問題,65歲以上成人更高達61%,且近3成兒童及青少年也有過重及肥胖情況。

他舉該名科技男爲例,雖然原本就是屬於胖胖的體型,但工時長加上管不住嘴巴又不運動,體重破百也不以爲、腰圍超過100公分,血壓稍微偏高136/86 mmHg。經建議男子規律運動及調整飲食,並使用衛生福利部覈准的減重藥物控制食慾及降低飢餓感,目前仍持續減重中。

他說,內臟脂肪堆積容易導致代謝症候羣,造成輕微血壓、血糖及血脂肪的異常,若不積極控制,後續可能會併發糖尿病、脂肪肝及心血管疾病。研究數據也顯示肥胖和退化性關節炎、胃食道逆流、不孕症、憂鬱症、睡眠呼吸中止症和癌症的發生率相關,因此,積極減重在尚未發生併發症的亞健康族羣是「預防勝於治療」,而在已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族羣中也有改善血糖控制和降低心血管風險的效果。

他建議,飲食要降低能量攝取,減少高糖、高油脂食品,增加蔬果與高纖全谷的攝取來提供飽足感,儘量避免含糖飲料和精緻甜食。可參考哈佛健康飲食餐盤選擇食物組成,以蔬菜水果佔餐盤二分之一,健康蛋白質(多選擇魚肉禽肉、限制紅肉)和全穀食物各佔四分之一,再搭配健康的油。

至於運動方面,他建議要達到每週150分鐘中強度運動,有氧運動和阻力運動兩者都對健康有顯著益處。吳尚賢說,對一般人來說,最容易做的就是飯後走路15分鐘,另外,年長者也要減少太甜的水果攝取、少攝取澱粉,水果以1天2份(約2個拳頭大小)爲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