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信貸、社融慘澹 陸經濟有壓

近一年大陸各項金融數據概況

中國人民銀行11日公佈最新數據,7月份新增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和廣義貨幣總計數(M2)等全面疲弱,社融增量不僅創下17個月新低的同時,亦是一年半以來首度低於新增信貸。分析師稱,這代表中國大陸經濟動能依舊較弱,甚至可能延至2022年第一季纔會看到經濟底部。

人行數據顯示,7月社融增量爲人民幣(下同)1.06兆元,不僅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7兆元,更只有6月份3.67兆元的三分之一不到,創下2020年2月以來新低。另,7月份新增信貸1.08兆元,亦低於試場預期的1.2兆元,創2020年10月來新低。7月M2年增率8.3%,同樣遜於預期8.7%。

路透報導,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7月社融與信貸數據不及預期,反映國內經濟活動出現降溫。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大宗商品價格漲價令部分中下游企業暫時陷入觀望,7月中小型企業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進一步下滑即可一窺情況。二是大陸房地產調控趨嚴,民衆中長期貸款明顯下滑。三是疫情多點擴散與極端天氣,這些突發事件抑制了國內經濟活動。

至於7月M2增速回落,周茂華認爲這反映了居民、企業投融資活動放緩,財政存款增加等因素,整體M2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也代表M2仍處於合理區間。他預估下半年穩健貨幣政策將搭配積極財政政策,在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情況下,採取更多工具支持中小企。

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認爲,短期內社融仍會處於週期性放緩,最快可能要到年底或2022年初纔會放鬆,另降準降息的可能性也很低。周浩認爲,即便降準降息,也不會改變信貸增速下滑的趨勢,且現在還遠不到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預料2022年第一季纔可能看到經濟底部出現。

國金證券固收團隊負責人蔡浩分析,7月慘澹的信貸和社融數據,反映當月防疫升級、極端天氣災害和多個產業政策收緊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他指出,上一次單月社融增量低於新增信貸是在2020年2月,正是疫情嚴峻期間;再前一次則是2017年2月,是因爲去槓桿嚴查影子銀行所導致,出現這類情況都是處於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期,後續貨幣政策是否適度放鬆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