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美國犯了三個錯誤,成爲今天混亂根源,間接促進中國崛起

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爲很多人心中唯一的超級大國,當時美國處於前所未有的鼎盛狀態,幾乎所有國家都有人想移民到美國,實現自己的“美國夢”。然而,盛極必衰,繁華的表象下,美國犯了3個錯誤,導致了今後的混亂與衰弱,並且間接造成了中國的崛起。

克林頓

第一個錯誤是,向窮人“開刀”。1996年克林頓成功連任總統,但是這次他的勝利並不輕鬆,克林頓第二次選舉的得票率是49%,沒過半數,這證明他並不是很得民心,他的勝利其實離不開華爾街財閥們的支持,但對於民衆來說,這位總統不怎麼討人喜歡。

爲了回報財閥,當選後的克林頓必須要有所表示,爲了這些精英階級和富人的利益,克林頓選擇“犧牲”窮人。他首先針對移民政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雖然美國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國家,但是由於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思想,美國白人對外來移民的態度是排斥、輕視的。在上世紀90年代,隨着經濟全球化的不斷髮展,美國許多企業開始把工廠轉移到勞動力更加低廉的發展中國家,或者選擇僱傭移民,因爲他們的薪資要求更低。克林頓政府針對這一現象,開始利用媒體誘導民衆,使美國人將高失業率歸咎到了外來移民身上,指責他們搶走了本該屬於自己的工作機會。

民間輿論發酵後,克林頓就順勢推出了多項針對移民的政策,包括取消所有移民的福利、遣返有犯罪記錄的移民等等,這些政策看似正確,然而執行起來卻是“一刀切”,比如殺一個人和偷一塊麪包,這兩者的罪行當然無法相提並論,但是同樣都會遭到遣返。而且有些移民本來就是政治難民,他們一旦被遣返回國,結局就只有死路一條。

移民的日子過得艱難,美國本土百姓的日子也沒好到哪去。克林頓完全站在了精英階層和富人這邊,對窮人的苦難視而不見。富豪們已經享受了社會大部分資源,卻仍然不滿足,他們認爲自己是貢獻最大的納稅人,所以就要求政府減少公共開支。於是,爲了節省約500億美元的支出,克林頓砍掉了許多公共福利,包括教育、醫療等方面。

克林頓在任期間,這種“劫貧濟富”的操作屢見不鮮,這也造成了當時美國貧富差距特別大。佔總人口1%的富人階級把持了99%的財富,這樣說毫不誇張。在1982年,美國最富有的400個家庭的總資產是920億美元,13年後這個數字增長了5倍多,與之形成對比的普通工人階級的平均工資購買了下降了15%。

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羅斯福總統向富人徵稅,比例一度高達90%,到了里根時代,開始爲富人減稅,而克林頓直接是拿窮人“開刀”。里根時代還有政府補貼的廉租房,雖然只有4萬套,也聊勝於無,但到了克林頓在任時一套也沒了,窮人破產後只能在街上流浪。而且克林頓削減公共開支後,美國起碼有40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底層百姓有病也不敢去醫院,因爲看不起病,導致窮人尤其是有色人種的平均壽命變短,據說某市黑人的平均壽命僅有46歲。

過大的貧富差距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社會邊緣人越來越多,他們也許從少年時代就開始犯罪,直到長大後開始變本加厲,搶劫、殺人、販毒等,美國政府對這些邊緣人毫不關心,只會以暴制暴,直到今天,這一問題越來越嚴重,已經難以挽回。

美國的第二個錯誤是,深陷戰爭泥潭太久。打仗是最燒錢的,這一說法應該沒人反對。越戰給美國留下的創傷太深,再加上美軍高額的軍費,這一切都讓美國政府越來越吃不消。在90年代,美國每年的軍費至少有2500億美元,即使蘇聯解體後,當時世界上美國已經沒有對手,但軍費卻是不減反增。在1996年,美國的軍費是俄羅斯的4倍、中國的8倍、朝鮮的40倍、伊拉克的80倍,全世界國家的軍費加起來都沒有美國多。

蘇聯解體後,美國一家獨大,就不禁有些飄飄然,覺得自己可以稱王稱霸了,因此行事變得更加囂張。爲了控制中東的石油資源,美國接連發動了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然而,美國並沒能如願,不僅最後沒有得到想要的利益,反而又重蹈覆轍,深陷戰爭泥潭,耗費了大量軍費,在國際上也受到了譴責,名聲受損。

而這恰好給了中國成長的機會。在美國把注意力投向中東時,中國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不僅經濟迅速崛起,香港、澳門的迴歸更是讓我國完成了多年的夙願,離祖國統一更近了一步。

強國才能擁有話語權,隨着中國實力的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跟中東國家保持了友好的關係。等美國反應過來,從中東抽手來對付中國時,情況已經不受它控制了。從這一方面來說,美國失去了先機。

美國的第三個錯誤,是對俄羅斯的圍追堵截。“冷戰”以美國勝利而告終,蘇聯的解體雖然使美國少了一個強大的對手,但也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沒有了蘇聯震懾,西歐和東歐國家不再需要美國撐腰,所以頓時變得硬氣起來,不甘心繼續做美國“小弟”,歐洲國家開始自行抱團,成立了“歐盟”。同時,蘇聯解體後,中國繼承了一部分“遺產”,促進了我國軍工業的發展,加速了我國崛起。這都不是最大的麻煩,最讓美國後悔不迭的應該是拒絕了俄羅斯。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實力還是很強的,但是孤掌難鳴,俄羅斯決定尋找一個強大的外援。當時的俄羅斯先向美國百般示好,來表示自己的誠意,想讓美國在經濟上幫俄羅斯一把。但是這時候美國挺膨脹,覺得俄羅斯是有求於自己,擺出一副驕傲的面孔,雖然表面上同意了和俄羅斯合作,其實並沒有打算真的幫它。

葉利欽

“北越”的擴張、背後鼓動車臣發動戰爭,美國不僅沒幫俄羅斯,還把它坑得很慘。此外,在90年代初,俄羅斯急需資金時,美國沒有遵守承諾,向俄羅斯大量投資來解決失業問題,結果造成俄羅斯經濟一度崩潰,“寡頭”們開始出頭,形成了一股壟斷力量。美國沒遵守本來的承諾,給俄羅斯大量投資,解決國內的失業問題。出於對蘇聯的不信任,美國沒有給予任何投入。結果,造成了俄羅斯經濟崩潰,葉利欽只好扶持金融寡頭形成勢力,來對抗美國。直到今天,寡頭政治仍然是俄羅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普京上任後,俄羅斯看清了美國的真面目,不再信任它,轉而投向中國,中俄結爲了同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領域互相幫助、合作,尤其是當美國想要遏制快速崛起的中國時,俄羅斯爲中國擋掉了不少壓力,而且中俄的同盟關係也使美國忌憚,不敢輕易對其中一國出手。

90年代美國犯下的3個錯誤,在當時沒能引起重視,種下的苦果卻在十幾年後美國才嚐到。直至今日,美國雖然依舊強大,但社會問題卻日漸嚴重,底層的貧窮和混亂最終會影響到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沒有人能獨善其身,想要補救更是難於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