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轟刻意忽略新竹大車站計劃 市府反駁是這原因

新竹市議員陳建名質疑市府延遲大車站計劃建設進度是否是要讓遠雄後站都更死灰復燃?市府則強調要擴大民間參與、廣納專家意見以建設百年城市。(陳育賢攝)

新竹市議員陳建名質疑市府延遲大車站計劃建設進度是否是要讓遠雄後站都更死灰復燃?市府則強調要擴大民間參與、廣納專家意見以建設百年城市。(陳建名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針對大車站計劃與輕軌共構等重大建設進度延遲,市議員陳建名質疑是否是要讓遠雄後站都更死灰復燃?市府則表示,連辦座談會與公廳會就是要擴大民間參與、吸納專家意見,同時爲以城市百年計劃爲設計方向,絕無特定立場。

陳建名指出,有超過半數的局處長,早在前市長林智堅時期即任職,承辦諸多城市重大建設等計劃,而高虹安施政毫無方向、剛愎自用,讓這羣優秀的公務員「市政大迷航」,無法發揮長才,這也反映在全國縣市首長滿意度民調敬陪末座的差勁表現上。

他舉大車站爲例,即便在議會質詢時坐在高虹安身後的交通處長,在質詢時也承認大車站計劃就是新竹輕軌的站體,做到共構且串連多項交通運輸的功能,但高虹安仍執意廢除此計劃,轉向支持鐵路立體化,高虹安甚至連轉頭請教局處長的意願都沒有,施政沒有方向也不尊重專業就是目前市政廢弛的最大原因。

陳建名錶示,高虹安在質詢時承認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的經費相當龐大,但卻不知道自己宣稱的鐵路立體化根本無法執行,中華路兩側並無空間做鐵道臨時軌,用地取得涉及複雜的徵收,且工程曠日費時,這種最基本的原則高虹安一問三不知。

而高虹安宣稱的7成民意,卻是因爲市府在公聽會時,刻意不去說明大車站計劃與輕軌的連動、立體化的困難,反而讓特定人士帶風向,利用資訊不對稱,創造民衆的錯誤印象,這種做法完全違背市政專業。

市府則表示,有關大車站平臺,市府爲尊重民意,特別於今年8月22日舉行座談會,以及9月25日舉行公聽會,呼應議會過半數議員連署提案要求擴大民衆參與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年以前,前市府從未對外說明綜合規畫內容,所有民意代表及市民朋友並不瞭解大車站計劃內容,亦無管道及場合表達意見。

因此這2場公開會議市府均有針對整體規畫構想、古蹟風貌管制、都市縫合串聯、周邊交通改善、土地使用開發策略等詳加說明,如實呈現審議中綜合規畫案內容並作歸納討論。

都發處同時說明,相關公開會議也強調財務可行性必須建構於輕軌計劃續推,主要目的在於擴大搜集專家學者、民意代表及市民意見,以利市府後續歸納分析評估,絕無以特定立場影響市民對計劃內容的印象或隱蔽相關資訊。

都發處表示,經彙整所提意見的結果,約有73.7%建議改推立體化,或認爲之前的計劃內容需修正,主要意見包括立體化才能真正縫合發展、應以城市百年建設思考、日後再推動經費將更高、工程經費、開發效益及財務過於樂觀、南北公園維管歸屬、古蹟車站保存利用、擔心加速舊城商圈沒落、跨站平臺限制立體化發展可能等。

此外,鑑於新竹大車站計劃影響大新竹地區長遠發展,現階段也有許多專家學者及民意提出質疑及修正建議,市府刻審慎研議中,並將在綜合評估後決定後續政策方向,屆時將會向市民說明。

另,關於新竹輕軌未來如何與新竹火車站轉乘,交通處補充,國內外已有許多案例可透過立體連通方式轉乘,市府也將納入新竹輕軌後續相關規畫中考量,同時也會依11月8日輕軌專家學者座談會建議,市府不再單打獨鬥,縣市共同合作,偕新竹縣政府、園區一起推動「大新竹輕軌計劃」,將輕軌紅線延伸至高鐵、和新竹縣共推紅線及藍線,共創大新竹便利、優質公共運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