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英雄 | 崔寶秋:5G將爲AI+IoT帶來革命性改變

出品 | 本站智能(公衆號 smartman163)

欄目 | AI英雄

整理 | 大頭

“手機+AIoT”,是小米公司的雙引擎戰略,未來五年,小米100億All in AIoT。

AIoT即人工智能物聯網,是AI(人工智能)與IoT(物聯網)的結合,亦是小米一直所致力研究和發展的方向。

他們希望物聯網產生、收集的海量數據存儲於雲端、邊緣端,再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的技術,實現“萬物智慧互聯”,追求更加智慧的生態體系。

繼6月初5G商用牌照正式發佈之後,5G的浪潮愈演愈烈,席捲了互聯網、數碼設備等多個相關領域。各大互聯網公司都競相研究5G技術及落地應用,緊緊抓住新技術所帶來的新機遇。

作爲小米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5G技術對於崔寶秋來說也有着極大的吸引力。“我在公司內部經常更加強調這樣的公式:AI+IoT+5G。”

談及5G,崔寶秋興奮不已,眼中充滿了期待與喜悅。他認爲這是加強小米AIoT優勢的一件利器:“AI+IoT,又加上了5G,這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想象空間,也會在以後帶來很多革命性的改變。”

在崔寶秋眼中,小米在AIoT層面有着極大的優勢,也有了較爲完整的生態體系,而5G的出現會讓AIoT包容更多的東西,探索更多領域的融合,同時會爲現有的應用場景帶來革命性的體驗更新,甚至是全面升級,藉以5G高速率、低延時、高密度等特性,會讓現有應用的功能得到極大的強化,使很多無法想象的東西可以落地,成爲現實。

以下爲崔寶秋接受本站智能等媒體採訪實錄,略有刪減:

問:在此次架構調整之中,你們內部的具體業務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以及你們是如何考慮更好地讓AI與小米的具體業務進行結合?

崔寶秋:技術研發在小米一直很重要, 小米今年正式成立了集團技術委員會,開始更加強調技術立業,因爲技術決定了小米的生死。雷總作爲一名懂技術的程序員,他對技術是非常重視的。我七年前剛來小米的時候就成立了小米雲平臺團隊,這也代表了我最開始要打造小米互聯網後臺技術部門的一些決心。在那之後的七年裡,這個最初只有二三十人的小團隊,到今年年初已經壯大到將近1500人,團隊名字後來也改爲小米人工智能與雲平臺。在年初的組織架構調整之中,我去集團牽頭技術委員會,整體負責小米的所有技術,包括軟件、硬件、互聯網、人工智能這些領域。

原來的人工智能與雲平臺現在拆成了三個事業部:人工智能部、大數據部、雲平臺部,也就是A、B、C三塊。而我們這個團隊的歷程,實際上是逐漸的從C到B再到A的,所以整個團隊的壯大是一步步漸進的。

問:此次構架調整更大的作用是把內部的這些體系清晰化了嗎?

崔寶秋:除了將內部體系清晰化之外,還有雷總對外經常講的原因:就是我們要選拔和培養年輕幹部,讓他們在實戰的打磨中不斷成長。

小米現在的整個架構很清晰。比如我現在負責整個集團的技術委員會,那麼我可以專心的去做技術決策、技術預研、人才激勵、人才招聘、技術品牌和組織合作等方面的工作,並且可以帶領團隊中的那一羣年輕人拼命地往前衝,去激發他們的幹勁,增強整個團隊的生命力。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團隊發揮了極大的積極作用。

問:目前小米提出了AIoT的戰略,您是怎麼看待5G和AI之間的關係?現在5G在這其中的作用是被誇大了,還是被低估了?這對於小米之後的一些戰略有什麼影響?

崔寶秋:這個問題非常好。2018年11月28日我們舉辦了小米的第二屆開發者大會(MIDC),大會的主題就是AIoT,進一步助燃了AIoT這把火,讓更多的人和企業快速地接受AIoT並進行熱烈的討論。

AIoT其實是AI+IoT,但實際上我在公司內部更加強調的公式是AI+IoT+5G。

因爲AI+IoT這個部分,它很清晰:AI技術讓人與設備,即IoT設備之間的交互變得非常自然。比如在與小愛同學進行互動的時候,大家都在潛意識中承認,只要說一句話就可以與她展開互動。但是在未來會有很多的視覺交互,你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等都可能建立與小愛同學的互動。

關於5G,我認爲它是一個新時代,一種未來十年會快速被應用起來的新技術,它對整個在AIoT這個領域、甚至更多領域之中都會帶來極大的變革,因此我覺得5G的重要性並不會被誇大。

在今天,我相信包括小米在內的很多人都在探索其應用場景。可以肯定的是,它會對手機帶來革命性的體驗更新甚至升級,而且在IoT領域肯定會有更多發展空間。因爲它高速率、低時延,高密度的特性,讓很多以前不可想象的東西成爲可能。當然在IoT時代下還有很多其他的具體例子可以講,比如,AR/VR,車載、遠程醫療、智慧交通等等。

問:您目前在這些領域,包括IoT、5G的科研方面,投入精力最大的是哪部分?在這過程中有遇到哪些困難?】

崔寶秋:目前我個人投入最大的還是AIoT,當然也會繼續關注一些與AI和大數據有關的領域。

在這其中說到困難的話,還是有一些,比如如何把握未來的方向以及如何進行新的佈局、哪些領域需要投入、投入的比例應該如何分配,還有,哪些領域堅決不需要投入、以及一些關於人力方面的問題、大方向的把握問題等等,這些對我來說都是挑戰。

問:您在前行過程中有過方向誤判過嗎?

崔寶秋:過去的六七年來,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IoT等領域,我覺得小米走了一條比較完美的技術演進路線,大方向一直沒有錯,這點我很自信。

問:有一些第二梯隊的互聯網公司在前幾年IoT的風潮下開始做各種各樣的硬件,但很多都是曇花一現。市場上有很多分析認爲,這些是爲了講一個更好的資本故事,甚至保住自己的股價。甚至我看到也有人這麼質疑小米,頻頻去提AI、IoT的概念,是不是也是爲了說一個資本故事?

崔寶秋:我並不是這麼認爲。數據可以說明一切,2018年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爲人民幣438億元,較去年增長86.9%。財報數據顯示,小米已經是全球最大的IoT平臺,2018年已經連接IoT設備達到1.51億臺(不包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同比增長193.2%,連接設備數量遙遙領先於谷歌、蘋果。截至2018年12月31日小愛同學月活用戶超過3888萬人,搭載人工智能助理“小愛同學”並激活的的智能設備數超過1億臺。

問:您對近期比較火爆的Deepfake這個技術怎麼看,因爲它現在的濫用可能會產生一些影響。

崔寶秋:Deepfake這個東西就是模擬人的視頻、聲音這些東西,我覺得技術是沒問題的,技術演進演示沒問題的,但是這其中存在着一個AI的倫理問題,這是我們需要擔心的。它可能會直接侵犯用戶隱私,也可能對人權、法律、甚至政治都會有些影響。因此這個問題不僅需要技術人員和企業來關注,也需要國家和政府來關注,而且我覺得肯定會對這種技術有一個合理的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