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大學166名老師登臺話思政 學生來評課

原標題:安徽農業大學166名老師登臺話思政 學生來評課

周曉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網絡兼職、做任務、圈粉……看似非常平常,殊不知這些可能都是騙子的套路,不經意間你就陷入了刷單詐騙!”在剛剛結束的2023秋季學期,安徽農業大學保衛處處長任建東講授的以“防範電信詐騙”爲主題的思政課讓學生們印象深刻。

他表示,自己對於上課並不很擅長,但是知道不少真實案例,正好藉着備課契機進行案例梳理,和同學們分享所思所想。“一般騙子是怎樣‘套路’你的”“常見的詐騙手法及防範措施有哪些”……任建東爲同學們帶去滿滿的反詐“乾貨”。

老師講得帶勁,學生聽得起勁,一堂課下來,不少同學表示愛聽任老師的課,順便練就了“火眼金睛”,會提醒更多家人和小夥伴提高警惕,小心“中招”!

“接地氣,我們愛聽”“正是我們想要的思政課”……學期末,安徽農業大學的處級幹部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評教結果,這是對他們本學期講授思政課的效果反饋,與任建東一樣,許多人感慨“做了這麼多年的行政工作,收到這樣的學生評價還是第一次”。

2023年9月以來,該校166名處級幹部全體“出列”,走進課堂,爲青年學生講授思政課。

前期備課過程中,大家一致認爲,上思政課,照着PPT、教材宣讀容易;上好“大思政課”,想達到“溝通心靈、啓智潤心、激揚鬥志”的效果,則需要用心“琢磨”。

“講什麼、如何講,才能講到學生的心坎上?”“如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剛接到這個任務時,該校社會合作處副處長、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華斌既重視又忐忑,“好多年沒上過講臺了,還真有點緊張”。

爲了讓思政課講得“有滋味”,他特地定期走進課堂向一線教師“取經”,主動了解學生需求,題目精心挑選,內容仔細打磨。

“如何踐行‘大別山道路’,奮力成爲強農先鋒社會英才?”最終,王華斌選定了這個題目,他認爲思政課最重要的是要有精氣神兒,能夠鼓舞學生鬥志、指引奮鬥方向。

“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校堅持服務‘三農’辦學方向,走出了一條‘大別山道路’……得用真實的故事串着講,才更生動鮮活。”課堂上,王華斌仔細梳理了學校近年來服務“三農”的實踐和成果,分享了安農師生投身鄉村振興的真實故事,“學校組建了42個產業聯盟專家團隊、34個省級科技特派團,選派350多名產業聯盟專家……”

課程脈絡中,他從建設教育強國和農業強國的時代背景、講到學校發展實踐、再到學生個人成長。如何實現農業“強國夢”?如何成爲一名優秀的“新農人”?授課期間,他不斷拋出問題,引發學生互動和思考。

榜樣的力量最能鼓舞人。“從畝產250公斤到1500公斤,袁隆平做到的,可不僅僅是‘讓中國人吃飽’這麼簡單……”最後,王華斌深情講述了袁隆平院士的科研經歷,激勵同學們爲農業發展注入青春力量。

“國家政策、學校工作都變成案例融入了講授內容,第一次這麼清晰地瞭解鄉村振興、‘三農’情懷。”安徽農業大學2023級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張國徽聽完課後說,“有意思又有意義,希望這樣的思政課越來越多”。

“既然講,那就一定要把它講好、講精彩,這是身爲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教育工作者應有的信仰和情懷。”該校發展規劃處副處長程玉峰選擇的題目是《學好黨的創新理論 爭做堪當重任新人》。他表示,雖然自己從事了十幾年的黨務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也難免擔心把理論知識講得“乾巴巴”,讓學生提不起興趣。

爲了這次思政課,程玉峰翻閱了很多資料,在內容和形式上都下了很多功夫,精心設計授課中的每個環節。

“不僅要看現在國際形勢什麼樣,而且要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現場,程玉峰生動講述了中國近代以來的革命歷史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探索歷程。

“如何正確看待當前的國際形勢”“怎樣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青年人該如何踐行新時代的初心和使命”……程玉峰不斷提出問題,引領學生一步步深入思考。他還從自身的工作經歷和校友故事入手,講述高校與大學生的時代責任和擔當,鼓勵青年學子讀懂青春向上的中國,許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

他感慨,想學生之所想,答學生之所惑,才能讓理論的“活水”真正涌入學生心田。

課下,很多學生評論說,程老師的課信息量很大,既有豐富的史料,還有對現實的分析,點評問題時融入自己的思考,聽後收穫很多。

據悉,該校很多幹部提前調研、瞭解需求,結合負責的工作、擅長的專業,從學生困惑的問題講起。《大學生活用心開始》《以青春的魅力,開啓職業生涯的規劃》……大家深入座談會、主題班會、“一站式”社區,紛紛拿出真本事、傳授真知識、解讀真問題。

“從每一個人做起,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在立德樹人中的模範帶頭作用,這項工作,學校不僅要做,還要做得更好更紮實。”安徽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張慶亮說,高校處級幹部普遍社會經驗豐富,視野視角開闊,認識事物更全面、更深刻,授課時能結合當前熱點、難點,讓學生聽起來能“解渴”,學起來引“共鳴”,品起來有“回味”。但最終教學效果怎麼樣,還得同學們來評價。

這個學期,該校處級幹部共授課192場,覆蓋學生近兩萬人次,97.29%的同學評價課堂效果爲“非常好”和“較好”,評教平均得分96.79分,“視野開闊,觀點新穎”“有情懷,有思想”“收穫頗豐”是大家給予的普遍評價。此外,校方還收集反饋意見和建議283條,對下學期授課內容的期待中,“就業”“三農”“案例”成爲高頻詞語……對於老師們而言,這些既是動力也是壓力,更是努力方向。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