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妄想搞垮陸晶片業 專家驚曝現況:出乎意料

美國擴大對中國晶片及設備出口限制。(示意圖/達志影像)

美國政府上月7日公佈新一輪對中國晶片的禁令,刺激中國加強晶片自主研發,雷鋒網報導,中國在成熟製程晶片競爭依然火熱,有部分國產晶片已出現突破,其中包括新能源車、物聯網和伺服器等,是中國晶片有機會創新的幾大關鍵領域。

雷鋒網以「美國製裁升級後,中國晶片公司現狀如何?」爲題撰文指出,美國製裁升級,提醒中國半導體業正視國產進度。華強電子網集團分析師李湖提到,在美國製裁下,中國先進製程晶片、高性能晶片和記憶體晶片雖然備受打擊,走出困境需要一段時間,但在成熟製程方面,中國晶片競爭依舊火熱,MCU市場蓬勃發展,像是原本做通用型消費的MCU公司,也紛紛切入車用領域。

李湖進一步表示,華爲旗下海思半導體、全志科技等企業引領中國晶片發展,也可以看出中國晶片業持續進步。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電阻、電感、電容、二三極體、其他被動元件、基站濾波器等元件,以及驅動IC、CIS和指紋晶片等,產品技術標準皆達全球一流水準,本土產線可量產。

另外在感測器、MCU、FPGA、記憶體晶片、手機SoC、車估計MOSFET、車規級IGBT、其他分立器件、藍牙和Wi-Fi晶片及碳化矽、砷化鎵等,也有個別產品技術標準達全球一流水準。

但李湖也提醒,中國晶片業原本在很多領域有進展,但出口管制升級後,許多原本可部分國產替代的公司遭受波及,包括矽晶圓、記憶體晶片、封裝測試、AI晶片等受影響。

李湖強調,中國在高階晶片產品方面依賴進口,發展國產勢在必行,包括CPU、GPU、DSP、電源管理IC、射頻前端晶片等其他類比IC產品,技術與全球一流水準也有較大差距、尚未量產,是中國晶片業未來努力的目標。

美國禁令仍拖累整體晶片業表現,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公佈第三季營收爲19.1億美元,低於預期的19.3億美元,獲利4.7億美元同樣低於市場預期的4.8億美元,公司更警告第四季將因美國製裁拖累營收15%。中芯執行長趙海軍坦言,公司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從低迷的週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