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頻頻挑釁 專家:中國或不樂見 也不會大力反對

2024年1月14日朝鮮測試固體燃料和高超音速彈道導彈。(路透)

2024年開始僅半個月,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再次升溫。北韓先後進行炮擊、發射高超音速中程彈道導彈,金正恩還宣稱韓國是最敵對國家,因此「沒有迴避戰爭的想法。」與此同時,北韓不斷加強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金正恩和習近平宣佈今年爲中朝友好年,北韓外務相崔善姬本月15日至17日訪問俄羅斯。

美國之音引述學者分析認爲,北韓的意圖是推動形成韓美日對朝中俄的冷戰格局,中國雖然並不樂見這種情況,但也不會大力反對,預計在聯合國仍將站在北韓一邊。

北韓新年頻頻挑釁 實踐「不尋求統一」新路線

進入新年,北韓挑釁頻頻,甚至發出戰爭威脅。

據韓聯社14日援引韓國聯合參謀本部消息報導,北韓當天從平壤向東海發射1枚中程彈道導彈,這是北韓今年首次發射彈道導彈。朝中社15日報導稱,北韓導彈總局宣佈,14日下午試射了搭載有高超音速彈頭的固體燃料中程彈道導彈,發射取得成功。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可覆蓋關島、阿拉斯加的美軍基地。

在此之前,北韓從本月5日至7日連續三天在韓國西部海域最北端島嶼附近進行炮擊。

與此相應的是,北韓國務委員長金正恩首次親口稱韓國爲「主敵」。據韓聯社、《中央日報》等多家韓國媒體援引北韓《勞動新聞》報導,金正恩8日至9日對重要軍需工廠進行現場指導時稱,「斷定大韓民國是我國的主敵。」

金正恩還表示,北韓不會依靠壓倒性力量單方面作出重大改變,「但也絲毫沒有迴避戰爭的想法,若韓國企圖對北韓使用武力或威脅北韓主權和安全,將毫不猶豫地動用所有手段和力量,將大韓民國徹底夷爲平地。」

《中央日報》指出,北韓一直以來根據情況改變立場,時而將韓國定性爲主要敵人,時而又排除在外,不過金正恩親口稱韓國爲主要敵人還是首次。

分析認爲,北韓的這一系列言行均是對去年底提出的「不再尋求統一」新路線的實踐。

在去年12月30日召開的北韓勞動黨八屆九中全會上,金正恩稱,「北南關係不再是同族關係、同質關係,而是兩個敵國、處於戰爭中的交戰國關係。」

朝中社報導稱,北韓「無論何時都不可能與將『吸收統一』、『體制統一』(指以自由民主主義體制爲主的統一)定爲國家政策的大韓民國實現統一。」

報導引述韓國世宗研究所韓半島戰略中心主任鄭成長分析,北韓單方面判斷美國和韓國正在謀劃針對北韓的核戰爭,上述言行「是建立在不再將南韓視作『同一個民族』的看法之上的。」

北韓意圖促成「新冷戰」格局爲自身謀利 中國或並不樂見

與此同時,北韓不遺餘力地加強與俄羅斯、中國的關係。

新年伊始,金正恩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互致新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75週年,並宣佈今年爲中朝友好年。韓聯社報導說,金正恩和習近平不時借各種機會交換賀電,但在元旦同時互發賀電的情況十分罕見。

15日,北韓外務相崔善姬赴俄羅斯展開爲期3天的訪問。韓國多家媒體認爲,崔善姬此行具有進一步加強北俄間戰略合作的性質。

專家指出,北韓一邊挑釁韓美、一邊示好中俄,是意圖推動「新冷戰」格局的形成和固定。

報導引述韓國高麗大學統一融合研究院院長南成旭分析,如果美國、日本對北韓的射彈挑釁有所反應,中國也不得不在這個問題上費心,所以北韓的挑釁與新冷戰格局有關。「目前北韓和俄羅斯正在促成新冷戰格局,北韓的想法是讓中國也參與進來。」

報導引述韓國軍事問題研究院研究委員尹錫俊指出,北韓希望使新冷戰格局固定下來,不過美中自去年底兩國元首會談之後,形成了融冰氛圍,所以北韓試圖通過一系列挑釁「令美國和中國擔憂繼兩場戰爭(指烏克蘭和中東)之後,韓半島也有可能發生武力衝突。」

韓國統一研究院在本月9日公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北韓曾在冷戰體制下從不同陣營的大國獲得了政治、軍事、外交、經濟上的援助,「它似乎將2024年視爲再次並加倍獲得這種悖論式幸運的良機。」

不過中國或許並不樂見北韓的這種行爲。

軍事問題研究院研究委員尹錫俊認爲,中國並不希望看到北韓加大挑釁力度,「中國擔憂日本會被納入到韓美核磋商小組,因此有可能對北韓施壓,以削弱核磋商小組的存在理由。」

高麗大學統一融合研究院院長南成旭指出,進入新冷戰格局對中國來說並沒有積極意義,因爲「對於中國來說,這意味着韓半島的緊張加劇,而中國當前的政治、經濟情況都不好,所以上一次北韓炮擊訓練後中國要求各方保持克制。」

本月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就北韓炮擊問題應詢表示,「我們希望有關各方保持冷靜剋制,不採取加劇緊張的行動,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

北韓今年料加大挑釁力度 中國或難發揮建設性作用

韓國國家情報院院長提名人選趙太庸11日在國會人事聽證會上表示,今年北韓的挑釁水平有可能高於去年。

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黨鞭尹在玉在本月初的一次黨內會議上警告說,北韓有可能在4月韓國國會議員選舉前進行大規模挑釁。

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院研究員羅伯特·卡林(Robert L. Carlin)和教授塞格菲爾德∙海格(Siegfried S. Hecker)在給38NORTH的投稿中甚至指出,金正恩已經做出了戰略性的戰爭決定。

美韓兩國一直以來頻繁強調中國應在北韓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那麼中國能否在這個問題上發揮自身影響力?

高麗大學統一融合研究院院長南成旭並不看好。他指出了兩點,首先,中國雖然不歡迎北韓的挑釁行爲,但也不會大力地去反對。中國「認爲美國應更多地接受北韓的要求,因此預計在聯合國上仍然會採取支持北韓的立場。」

其次,即使中國向北韓施壓,北韓也並不總是按照中國的想法行動,「北韓希望川普再次當選、與美國進行首腦會談。目前與拜登政府的對話行不通,所以必須挑釁。」

不過軍事問題研究院研究委員尹錫俊認爲,在韓國能夠令中國相信韓美日合作並非由美國主導的前提下,中國完全可以起到使北韓剋制第七次核試驗、朝俄軍事合作等行爲的作用,「也可以像過去的機制一樣在美國與北韓之間起斡旋作用,使北韓無法進行核威脅、促使美國與北韓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