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仍堅持九二共識 改善兩岸關係持善意

大陸逐漸恢復兩岸民間交流,圖爲小三通開放客運中轉首日,首班金門往五通船班載運114名旅客出境,五通往金門船班載運133名旅客入境,其中包含不少臺商開心搭船返家。(於家麒攝)

《旺報》與大陸相關智庫機構5月12日於上海舉辦「紀念辜汪會談三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駐會副會長顧祖華於會上表示,大陸堅持九二共識,是對改善兩岸關係的善意。

顧祖華指出,當今國際格局的多極化已形成,而大陸也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兩岸來說,雙方的人口、GDP和軍事建設費用實力並不平衡,但大陸沒有拋棄當年作了很大妥協的九二共識,反而是臺灣稱其「過時」。他反問,若拋棄九二共識,大陸還能作出比當年更大的讓步和妥協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顧祖華強調,大陸在兩岸關係實踐中,把剛性的一箇中國原則與存在模糊空間的九二共識分開處理,甚至更多地講九二共識,充分顯示展現大陸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誠意和善意,也表明大陸仍然願意爲兩岸交流創造適度的模糊空間、把兩岸和平統一作爲最佳選擇。

南京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劉相平也認爲,九二共識充分展現大陸的善意。他說,大陸要的其實就是一箇中國,但考量當時情況、兩岸的交流交往,大陸做出重大讓步,使兩岸各自對內部都有交代,再來推動兩岸關係往前走。

劉相平續指,對大陸而言,九二共識是階段性、歷史性、暫時性的概念,不是長久之計,長久的概念是一箇中國原則。若臺灣方面沒有人再堅持九二共識,那就要直接面對一箇中國原則、沒有彈性與空間了;若走到這一步,兩岸形勢會比現在更緊張,因此大家要好好珍惜九二共識的作用。

上海東亞研究所榮譽所長章念馳則說,當年兩岸對一箇中國、追求統一都沒有疑問,並由此形成沒有文字化的九二共識;他主張,今天應該跳出框框,不要糾纏於一中各表或各表一中,而要高舉一中與統一大旗,這是紀念辜汪會談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