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五個區試點建設花園城市

3月14日,“全力抓落實 確保開門紅”一把手訪談活動在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舉行。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今年本市將在東城、西城、朝陽、海淀和通州開展花園城市試點工作。市民將擁有更多的綠色空間,身邊也將出現更多健身綠道、森林步道,串聯名勝古蹟、民俗文化等遊憩資源。無論下樓健步,還是上班通勤,都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綠色福祉。

海淀、朝陽改建百餘個“無界公園”

花園城市怎麼建?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大偉以道路綠化爲例,展示了花園城市的一個場景。“在綠化建設中,用來分隔不同車道的綠化帶將通過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搭配栽植,更加凸顯色彩與層次。向外靠近臨街建築的綠化帶,則會與商鋪、廣場等公共空間有機融合,見縫插綠。同時,沿街建築外立面的窗口、陽臺等區域也將科學利用種植容器增加立體綠化景觀。”高大偉說,“這樣一來,無論市民駕車上班、休閒騎行或是逛街購物,都將在溫馨的綠化景觀中感受到生態之美。而隨着花卉植物進窗口、上陽臺,又將促進園藝走進市民的家庭,形成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實現生產、生態、生活的良性循環。”

據介紹,爲建設花園城市,海淀區、朝陽區將改建109個“無界公園”,讓公園綠地和城市空間有機融合。本市還將通過舉辦首都市民花園節、義務植樹進社區等活動,引導各方力量參與花園城市建設。

今年新建15處休閒公園和城市森林

“對於我們來講,實現‘開門紅’,最重要的抓手就是推動花園城市建設開好頭、起好步。”高大偉說,今年全市將新建設15處休閒公園和城市森林、50處口袋公園及小微綠地,以及9個綠隔地區郊野公園,新增造林綠化1萬畝,使北京的森林覆蓋率達到44.95%,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1%,進一步提升老百姓的綠色獲得感。

高大偉提到,位於城市副中心的路縣故城遺址公園今年將開展二期工程建設。不僅通過高質量綠化工程改善區域生態環境,還將因地制宜,專門在公園裡設置農耕器具、烽火臺等代表遺址文化的展示區,注重文化傳承,豐富公園的多種功能。

此外,位於朝陽區的“綠隔地區公園環”綠道一期工程,今年將完成39公里綠化建設。據介紹,這條綠道北至北小河、南至姚家園路,串聯起沿線300多個居住區、4處產業園、7處公園綠地。在建設過程中,將針對沿線社區、公交站點,設置35個出入口,附近的居民無論下樓健步,還是上班通勤,都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綠色福祉。

而這樣的綠道,也將在石景山的西山地區開工建設,今年本市新建的市級綠道達到50公里。同時,建設區級、社區級綠道100公里,在平原及淺山地區新增森林步道200公里,串聯名勝古蹟、民俗文化等遊憩資源,助力鄉村振興的“千百工程”。

北京市啓動綠化彩化三年行動

與綠色空間持續完善相對應,城市生態品質也將全面升級。高大偉表示,今年本市將啓動綠化彩化三年行動,打造綠城、花城融合的花園城市。

據介紹,今年將在東城區的東花市街道、西城區的德勝街道、海淀區的曙光街道等地,建設20處花園城市示範街區。同時,通過對二、三、四、五環等300座立交橋進行垂直綠化建設,拓展城市綠色空間。

今年,各區還將充分利用道路周邊現有的圍欄、牆體,通過垂直綠化和彩化建設,在前三門大街、六鋪炕街、工人體育場北路等沿線打造100條美麗的“城市畫廊”,營造風景如畫的出行環境。

全市還將改造提升東城南館公園、西城北濱河公園等全齡友好型公園20處,實施東壩、將府等郊野公園功能提升20處,實現公園品質和服務“雙提升”。

亮點

義務植樹盡責接待點將於近期公佈

在3月14日的一把手訪談活動現場,高大偉表示,近期,本市將向社會公佈義務植樹盡責接待點,涵蓋8大類37種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方便廣大市民就近、便利、多形式參與義務植樹,既可以親手種樹,也可以參與林木修剪、林地清理等撫育勞動,還可以認建認養綠地。全市84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將提供全年化接待服務,首都市民可以網上預約,隨時履行植樹義務。

“剛剛過去的3月12日是中國植樹節,我們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綠地大掃除’活動,近19萬市民熱情參與,爲全年義務植樹工作開了好頭兒。”高大偉說,“考慮到北京的氣候環境,每年四月的第一個休息日爲首都全民義務植樹日。隨着造林季節的不斷臨近,全市正加快項目方案設計和各項前期手續的辦理,確保各項工程按時入場開工,用高水平的綠化建設,打造優美的生態環境。”

據介紹,今年,本市將結合花園城市建設,開展義務植樹進社區活動,引導居民參與自己所在的小區、自家陽臺和屋頂綠化的設計、建設以及管理。全市還將繼續深入開展首都花園式街道、社區、單位、村莊等羣衆性創建活動,動員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綠化美化。

此外,隨着近期氣溫上升,踏青賞花時節即將到來。本市將推出“花開北京”系列生態文化活動,爲廣大市民精心挑選上百個踏青賞花好去處。同時,結合春季義務植樹、科普和自然教育等內容,不斷豐富市民的綠色休閒體驗。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斌

編輯/譚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