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冷炎:建議允許大型或高性能車進行電動化轉型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1月7日報道

2023年11月7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承辦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召開。會上,梅賽德斯-奔馳(中國) 執行副總裁 冷炎發表了主題演講。

他表示,汽車電動化轉型是一個落實碳排放,有利於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目前起草的電動車單車能源消耗,能源能耗標準,建議要考慮到整個行業的轉型需求,同時參考國際上的相關規範和標準,允許大型或者高性能車能夠有機會進行電動化轉型,這樣可以滿足市場對電動產品多樣化的需求。反之則會人爲擡高電動化轉型的門檻,不利於市場全面的電動化轉型。

“我舉個例子,奔馳去年就已經對大G進行了電動化,我們認爲有很多喜愛這種特定車型的客戶,也包括在中國的客戶,所以說制定的新標準,應該滿足特定客戶對一些經典產品的需求。”

對於新技術不斷涌現所帶來的監管層面的難題,冷炎建議對這些已經在國外獲得官方認證,並已經商業化應用的技術,尤其是自動駕駛的成熟技術,儘快提供在國內得到測試驗證的許可,這不僅會加強中國在智能網聯方面的領先地位,也有利於企業開展國際合作,促進創新發展。

以下爲嘉賓演講實錄: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興今天再次來到這一論壇,和大家分享一下在目前電動化、智能化的大潮下,梅賽德斯—奔馳的綠色轉型之路。

當前說電動化、智能化是當今全球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是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以後,主要汽車大國對汽車的碳排放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對實現可持續發展,各國的車企都在積極探索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技術路線。

說到剛纔講的大趨勢,奔馳也不例外,電動化方面,奔馳在2019年發佈了戰略轉型的“2039意願”,實際上是我們的指導方針,簡單說就是2039年前實現新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碳中和,截止到目前爲止,奔馳已經在全球,特別是中國市場,剛纔說了中國是新能源車佔比最大的市場,已經推出了多款電動車型,純電車型有EQA、EQB,還有EQS這樣的高端純電車型,今年我們推出了EQS SUV,我們的插電混動差別涵蓋了C級、E級、S級,今年還推出了邁巴赫(參數丨圖片)全新的插電混合車型。

奔馳的戰略在智能化方面堅持自主設計和研發,推進汽車智能化轉型,今年的2月份,我們發佈了奔馳自己的MBOS操作系統,這是一套自主研發的全新架構,但是在自有的操作系統基礎上,我們也加強了和各地的,尤其是國內的科技公司的合作,我們在國內,剛纔金橋開發區領導也在,去年我們在金橋設立了全球級的軟件研發中心,初步設想是要招收2000個軟件開發人員,這是我們加大智能化的重要舉措。

同時我們還不斷加強和國內的科技公司、初創企業和知名高校合作,比如說華爲、騰訊、清華大學,在智能化這方面我們把中國不僅視爲最重要的市場,而且也視爲技術應用最快、最便捷的地方。

另外一個方面,就要提到奔馳的低碳綠色發展,剛纔前面說的產品的電動化只是一個方面,因爲低碳綠色我們認爲還涉及到整個運營環節,包括產品研發、採購、生產、消費、回收等等,因爲時間關係今天主要談一下我們在採購生產環節,尤其是在國內的一些重要的舉措。

在生產環節,我剛纔說了我們在2022年已經實現了碳中和目標,所有的生產基地,包括中國的北京奔馳,當然了這是通過購買綠電,通過使用光伏發電,使用再生能源,也包括購買綠電指標的補償,現在可以說除了這些以外,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北京奔馳啓動了10.3MW光伏發電項目,我們預計到2025年北京奔馳的光伏發電量可達9000W千瓦時,滿足工廠20%的生產用電需求,同時綠電採購在減少企業碳排放中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從2021年開始,北京奔馳作爲全國首批申購綠電的企業之一,連續三年申購綠電,今年我們可以保證的綠電採購量至少是2億千瓦時,通過我們剛纔說的包括污水處理、綠電採購、光伏發電,我們北京奔馳在今年上半年汽車生產的平均單位能耗已經降低19%,除此之外,我們還再提一下在綠色轉型過程當中,奔馳非常重視和經銷商的合作,上下游合作,以減少供應鏈碳排放,我主要講兩點。

第一,去年十一月份我們和寶鋼達成了合作協議,從今年開始逐步使用低碳鋼,相比傳統鋼材可以減少50%—80%的碳排放,我們的目標是逐步達到使用低碳鋼碳排放減少達到95%以上。

今年十月北京奔馳和雲南鋁業簽署合作協議,逐步增加低碳鋁材在車輛上的使用,碳足跡可以減少55%—60%。我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奔馳在轉型過程當中的方向和一些實踐。

最後我還想說一下我們的政策建議。

第一,汽車電動化轉型,我們認爲是一個落實碳排放,也是有利於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目前起草的電動車單車能源消耗,能源能耗標準,我們認爲要考慮到整個行業的轉型需求,同時參考國際上的相關規範和標準,允許大型或者說高性能車也能夠有機會進行電動化轉型,這樣可以滿足市場對電動產品多樣化的需求。否則會人爲擡高電動化轉型的門檻,不利於市場全面的電動化轉型。我舉個例子,奔馳去年就已經對大G進行了電動化,我們認爲也很多喜愛這種特定車型的客戶也包括在中國的客戶,所以說制定了新的標準,應該滿足特定的客戶對一些經典產品的需求。

第二,新技術不斷涌現,常常會帶來監管層面的難題,我們建議對這些已經在國外獲得官方認證,並已經商業化應用的技術,尤其是自動駕駛的成熟技術,應該儘快提供在國內得到測試驗證的許可,這不僅會加強中國在智能網聯方面的領先地位,也有利於我們開展國際合作,促進創新發展。

第三,習主席最近宣佈,中國全面放開對外商在製造領域的准入限制,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們期待更多的實施細則,加快落實對外開放政策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