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只是輕症!18歲女頸部熱痛...成「首例併發症病患」 醫嘆:新冠病毒真奸巧

新冠病毒讓18歲女性病患併發亞急性甲狀腺炎。(圖/記者趙於婷攝)

記者林妤柔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臺灣日趨穩定,但其併發症多樣到讓人措手不及。急診醫師吳昌騰分享一個研究,指出一名18歲女性病患因症狀輕微,很快就康復,想不到卻併發「亞急性甲狀腺炎」,花近40天才將甲狀腺功能炎症指標恢復正常,也讓吳昌騰感嘆「新冠病毒真的是奸巧!」

醫師吳昌騰在《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分享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權威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報告第一例與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的亞急性甲狀腺炎病例。研究表示,一名18歲女性病人在新冠病毒口咽拭子檢測陽性15天后,出現發熱,頸部疼痛,且疼痛還會延展至下巴。由於病人的COVID-19症狀輕微,病人在數天內已完全康復。

想不到,醫師幫女性病人做理學檢查時,發現病人出現心跳加快,觸診時甲狀腺疼痛和腫大,最後被診斷爲「亞急性甲狀腺炎」,開始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雖然病人的頸部疼痛和發熱在兩天內恢復,其餘症狀在一週內恢復,而甲狀腺功能和炎症指標在40天內恢復正常,但這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出現亞急性甲狀腺炎病例報告。

▲亞急性甲狀腺炎好發於年輕或中年女性。(圖/翻攝自吳昌騰粉絲團

吳昌騰指出,亞急性甲狀腺炎好發於年輕或中年女性,症狀會出現在上呼吸道感染後1-4周,目前認爲可能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主要病理是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受到破壞,且發炎細胞侵入甲狀腺濾泡中,使得濾泡失去其完整性,造成濾泡內儲存的甲狀腺荷爾蒙被釋放出來、進入血液循環中。

吳昌騰進一步解釋,患者初期會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表現,如「心悸、盜汗、手發抖及體重減輕」等。另外,由於發炎關係患者會發燒,抽血檢查發炎指數(ESR,CRP)會增加,但患者不會出現「眼突」情形;出現疼痛腫塊有時會牽扯到下齶耳朵前胸喉嚨部位

治療方面可採取藥物治療,多數病人需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來緩解症狀。吳昌騰表示,若症狀較輕,用普拿疼來止痛即可;嚴重者則須服用皮質類固醇。一般而言,服用類固醇之後可快速改善症狀。在一週後便可逐漸減少類固醇劑量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