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2B姐姐的裙底還勁爆?《鋼鐵雄心4》成就趣談

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內向的文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爲廠商延長平均遊戲時間的手段之一,遊戲成就係統隨着遊戲業的發展逐漸成爲了製作商發揮靈感的舞臺,許多公司會將自己的幽默感與創意融入遊戲的成就列表之中。

《尼爾:機械人形》的裙底成就

以製作歷史策略類遊戲見長的瑞典遊戲公司Paradox Interactive的代表作品《十字軍之王》系列、《歐陸風雲》系列、《維多利亞》系列與《鋼鐵雄心》系列,被廣大玩家親切的合稱爲“p社4萌”,這四部作品囊括了從中世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近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同時,該公司也十分喜歡在遊戲作品與成就列表中開一開歷史的玩笑。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同看看以二戰爲背景的戰略遊戲《鋼鐵雄心4》中有哪些趣的成就。

鋼鐵雄心4載入界面的冷幽默

第三次鴯鶓戰爭的武器(The weapons of the Third Emu War)

成就達成條件:使用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核心地區使用核武

歷史背景:1932年,西澳大利亞州農民向澳政府反映,由於當地特有生物鴯鶓(音:ér miáo)的泛濫,導致淡水與食物資源不足。並且由於鴯鶓巨大的體型以及極快的速度,農民們擔心遭到其攻擊,紛紛拒絕去收割小麥。

鴯鶓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僅次於非洲鴕鳥,因此也被稱作澳洲鴕鳥,時速可達70公里

澳政府在瞭解情況後,於下半年通過決議同意動用軍事力量。澳軍派出了皇家炮兵團第七炮兵連的G.P.W.Meredith少校,率大軍兩人,裝備了新式路易斯自動機槍攜帶一萬發子彈前去討伐鴯鶓。然而,由於鴯鶓數量巨大且智商極高,澳軍在與其周旋了許久後,打掉了數千發彈藥後也只消滅了三百多隻鴯鶓,可這點數量與當時澳大利亞數萬只鴯鶓的總數相比只是杯水車薪。1932年11月8日,澳洲衆議院經過討論之後,決定撤軍。可軍隊撤出後,鴯鶓問題不僅沒有解決,由於南半球夏天的到來反而愈演愈烈,農民忍無可忍,在其再次強烈要求下,澳政府決定第二次出兵,卻依舊鎩羽而歸。兩次針對鴯鶓的戰爭都以失敗告終,使澳軍顏面無存。P社在成就中更是大大的黑了澳軍一把,揶揄澳軍在第三次鴯鶓戰爭中恐怕就得動用核武器來對付鴯鶓,這可以說是對澳軍戰鬥力巨大的諷刺。(實際上在太平洋戰場上澳軍的戰鬥力還是可圈可點的。)

萌萌的鴯鶓現在已經成爲了澳大利亞國鳥並受到保護

加拿大優先(Canada First)

成就達成條件:使用加拿大並加入軸心國

歷史背景:成就名源於同名加拿大民族主義運動,原目的爲促使新教徒(英國聖公會支)身份成爲加拿大公民身份的一部分,最初由戈爾德溫.史密斯與愛德華.布萊克發起,之後得到了安大略居民查爾斯.邁爾等人的支持。1870年,新教移民托馬斯.斯科特紅河叛亂中被處決成爲了該運動的導火索。叛亂期間,邁爾與加拿大黨創始人舒爾茨與邁爾逃過了處決,當他們回到安大略省之後,參加了一次多倫多的抗議活動中併成爲了運動的中心人物,該抗議活動的領導人在聽聞斯科特的死訊後更是強調了紅河叛亂是加拿大政府對加拿大民族的背叛。

處決斯科特

1874年多倫多聯邦地區補選期間,加拿大優先運動組織更成爲了加拿大民族協會的官方政黨,當時他們雖然沒有官方候選人,但還是提出了“聯合英國,鞏固帝國,名揚加拿大”的口號,希望加拿大在執行自己的外交政策時能夠以更加強硬的態度發出聲音,這一事件也預示着加拿大聯邦運動的發生。加拿大優先組織曾屬前安大略省總理府與布萊克的自由民主黨的支持者之列,但在黨首布萊克1875年接受了麥肯齊政府的招安後,該黨與加拿大優先組織的快速奔潰。到了1876年,他們的官方報紙“國家”(The Nation)業已關閉。

加拿大優先運動作爲一場並不著名的政治運動,其朗朗上口的名稱卻在其他國家令人意外流行開來,在其衍生的諸多版本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American first”了吧

特朗普大統領在就職演講時就使用了“American first”這一口號

嚴格來說,加拿大優先運動最大價值便是間接推動了大英帝國聯邦化運動的進程,而在遊戲中,成就達成條件卻變成了讓加拿大加入軸心國。從推動英聯邦成立,到分裂英聯邦,P社也對當年叱吒風雲的大英帝國玩了一個小小的黑色幽默。

佛伊泰克指揮官 (Bearer of Artillery)

成就達成條件:使用波蘭,並通過觸發事件獲得佛伊泰克指揮官

歷史背景:佛伊泰克其實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隸屬於波蘭流亡政府第2兵團第22炮兵運補連正式編制內的一隻敘利亞棕熊。在卡西諾戰役中,佛伊泰克協助了士兵們搬運彈藥。1942年,一名伊朗男孩在哈馬丹附近發現了一隻幼年棕熊,將其轉賣給了駐紮在附近的波蘭部隊。波蘭士兵們用肉罐頭和伏特加將其餵養長大,併爲它命名佛伊泰克,其波蘭語名稱“Wojciech”是一個古老的斯拉夫人名字,含意爲“享受戰爭者”或“面帶微笑的戰士”。1944年,佛伊泰克成爲了第22炮兵運補連的正式成員。在卡西諾戰役中,佛伊泰克在巨大的槍炮聲中冷靜的搬運着彈藥支持着前線盟軍的戰鬥,因此指揮部特准第22炮運連將正式徽章改爲一隻抱着炮彈的熊。

當年的徽章

戰後,佛伊泰克被送往愛丁堡動物園,享受着平靜舒適的生活與當地市民的喜愛,於1963年過世,享年22歲。這對於一隻熊而言,已經是十分高壽了。作爲血腥二戰中少有的溫馨片段,佛伊泰克的故事在遊戲中不僅僅是一個成就,更代表着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這也算是P社對以佛伊泰克爲代表的諸多反法西斯動物戰士表達敬意的一種方式吧。

跨越物種的感情

像1520年一樣狂歡(Party like it's 1520)

成就達成條件:使用共產主義丹麥佔領斯德哥爾摩

歷史背景:該成就的由來爲16世紀發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摩的一場屠殺。14世紀末至16世紀初,維京人的後代、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北歐三國:瑞典、挪威、丹麥都處於以丹麥爲主導組成的斯堪的納維亞共主邦聯中,即卡爾瑪聯盟。但隨着15世紀末丹麥王室和瑞典貴族的矛盾激化,反對聯盟的衝突不斷爆發。1520年,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親率重兵攻打被瑞典獨立派佔領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克里斯蒂安二世雖曾承諾大赦,但還是出爾反爾下令屠殺,在11月8日甚至處死了上百人(大部分是貴族和神職人員),故瑞典歷史上稱他爲“暴君克里斯蒂安”,這一事件也被稱爲“斯德哥爾摩慘案”或“斯德哥爾摩大屠殺”。

震驚世界的斯德哥爾摩慘案

在斯德哥爾摩屠殺發生後的三百年,瑞典即使在軍事、政治領域取得了對丹麥的壓制,卻還是一直以戰爭受害者自居。可到了二戰後,由於北歐三國的經濟、政治聯繫日漸緊密,邦交日益密切,歷史上的流血事件今天也被當成了一個梗被用在遊戲中,這也許可以看做北歐三國今日友好關係的一個佐證(或者是瑞典人民全體罹患斯德哥摩綜合徵)。不過由於二戰以來蘇聯爲列寧格勒謀求緩衝地區而對北歐產生威脅,P社看來是把俄羅斯看做和克里斯蒂安二世一樣的存在了,畢竟在西方世界裡黑蘇軍纔是最大的政治正確。

戰鬥民族也是你們能黑的?

1812年的重演(It's 1812 All Over Again)

成就達成條件:使用加拿大,奪取並控制華盛頓特區

歷史背景:加拿大,作爲美帝長期的友好鄰邦,長久以來給各國人民留下的印象便是熱情好客的民風、富裕且高素質的人民、美麗的自然環境與廣袤而人煙稀少的國土。可是誰能想到加拿大也曾擁有過一段極其彪悍的歲月。1812年,當英國軍隊正陷於拿破崙戰爭中時,美國便意圖吞併當時的英國殖民地-加拿大。同年託瑪斯·傑斐遜甚至聲稱:“今年將加拿大地區兼併,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進,向哈利法克斯進攻,最終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美洲大陸。”

托馬斯.傑斐遜,美利堅合衆國第三任總統,也是《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

1812年6月18日,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美英戰爭爆發,美軍入侵加拿大。1813年,英軍開始反攻,8月19日英軍將領羅斯率軍4000人在美國東海岸的切薩皮克灣登陸,直奔首都華盛頓。在經過了短暫的戰鬥之後,英軍攻佔華盛頓,爲報當年美軍焚燒多倫多市國會大廈之仇,英軍也放火焚燬了白宮、國會大廈等政府建築,這是美國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首都被外國軍隊佔領。2012年,加拿大政府組織多場慶典,高調紀念這場“自衛”戰爭200週年,試圖強化加拿大人的國家認同感,不知道已經成長爲美帝的美國又是怎麼看加拿大人的慶典的呢?

火燒白宮

核武就是話語權(Our Words Are Backed With Nuclear Weapons)

成就達成條件:使用印度,開發和部署核武。

歷史背景:這個成就其實是指印度在上個世紀所進行的核計劃。在尼赫魯時期,由於印度是通過“非暴力不合作”手段擺脫殖民地身份建國的,總理尼赫魯本人亦深受甘地影響,因此他拒絕將核力量武器化。但隨着中印邊界戰爭的敗北與中國核試驗的成功,印度尋求西方有核國家的核保護傘無果後,印度的無核化思想開始動搖。1974,印度進行了代號“佛祖的微笑”的地下核爆,雖然對外宣稱這是一場“和平核爆炸”,但是還是引起了美、蘇兩國的警惕。東歐劇變後,印度失去了一大外部盟友,對於核威懾力量的需求劇增。1996年瓦傑帕伊政府上臺後, 爲了取得內閣的支持,爭取長期執政, 同時也爲了保持在南亞的主導地位並爭取世界性政治話語權, 於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在博克倫地區連續進行了五次地下核試驗。

地下核爆的景象

此外,該成就還用了一個在遊戲圈廣泛傳播的梗,那便是《文明》系列甘地的核武器梗。在初代《文明》中,每一位領導人都有一個“侵略指數”,甘地爲最低的1點。可遊戲中存在一個Bug,當一個國家在遊戲中採用民主政體的時候,他們的“侵略指數”會下降2點。在這種情況下,甘地的“侵略指數”就會變爲-1。可遊戲程序中沒有-1的設定,因此這一數字就會重新循環至最高的255點,甘地也就一躍成爲《文明》中的“戰爭狂人”。之後的《文明5》、《文明6》也以彩蛋的形式致敬了這一初代Bug,在遊戲中甘地會極其傾向於使用核武器,和平甘地也就此變爲了核平甘地,人們在遊戲中一提到印度,也就會想起核武器。

核平使者甘地

海獅計劃(Operation Sea Lion)

成就達成條件:不列顛羣島在德國的掌控之下

歷史背景:該成就是指德國爲完全佔領不列顛半島爲提出的一項同名計劃。德軍在1940年上半年繞過了法軍經營多年的馬奇諾防線攻佔巴黎促使法國投降後,希特勒開始將目光投向了英倫三島並親自擬定了“海獅計劃”。當時的英軍,由於敦刻爾克大撤退損失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在戰力上處於劣勢。戰爭初期,英軍只有防空殲擊機700架,高炮200門,還有轟炸機500架,而德軍則擁有作戰飛機2669架,168艘運輸艦、1910艘駁船、419艘拖船,1600艘汽艇還動員了13個師。

描繪不列顛空戰的藝術作品

同年8月23日,一架德軍轟炸機由於天氣原因誤飛到倫敦上空並投下了炸彈;25日,英軍爲報復倫敦被炸派出81架轟炸機對柏林進行了小規模空襲。沒想到此舉激怒了希特勒,完全佔據上風的德軍轉變作戰策略,對倫敦進行了大規模轟炸,英軍因此難得的喘息機會,開始搶修機場與受損的飛機。9月15日,德軍在不列顛空戰中戰敗,海獅計劃推遲;1942年,由於東線戰場陷入拉鋸戰,希特勒同意完全擱置海獅計劃,將精力放在對蘇作戰上。我想在P社看來,只要海獅計劃能夠成功,德軍就將輕易的佔領整個英倫三島,畢竟當時英國經歷了慘烈第一次世界大戰,陸軍力量又分散在遍佈全球的各殖民地上,如果當年希特勒不改變作戰策略,恐怕德軍也會如當年征服者威廉一樣輕易的拿下整個不列顛。

當年英軍因擔憂德軍佔領而印發的大量鼓舞性海報也隨着空戰勝利而銷燬了

法蘭西萬歲(Vive la France)

成就達成條件:直到1948年法國都沒有投降或屈服

歷史背景:這個成就其實是關於一句伴隨着法蘭西民族國家形成、成長的口號“Vive la France”(法蘭西萬歲)國內的同學想必在初中時都學過一篇課文,阿爾豐斯·都德的《最後一課》。在課文的結尾,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的“法蘭西萬歲”,其原文便是“Vive la France”

從百年戰爭奧爾良人民聚集在貞德的戰旗下收復諾曼底,到大革命時期法國民衆以一國之力對抗整個歐洲的封建勢力,再到跟隨拿破崙威震整個西方世界。這一句口號之於法國人猶如“LOK'T OGA”之於獸人一般,激勵着一代又一代法國人爲了榮譽、自由和財富而奮戰。可在二戰時,法國人精神卻遭到了巨大的打擊。德軍通過偷襲阿登高低繞過馬奇諾防線直擊巴黎。擁有號稱世界最強陸軍的法蘭西不到三個月便向德國投降。並且,爲了羞辱法國人,德軍將22年前德國簽署停戰投降協定的那節列車車廂拖了出來,強迫讓法國代表在車廂內投降以此來羞辱法國人。我想,P社以“Vive la France”這句口號用作法國堅持戰鬥到1948年不投降的成就名,是想說明,二戰時法國如果還有人願意繼續高喊法蘭西萬歲的口號,還有人願意爲法蘭西的榮光而戰,那麼偉大法蘭西恐怕不會這麼輕易的就讓納粹踏平西歐。

非正式的法國國徽

以上便是筆者總結的八個《鋼鐵雄心4》中有趣的遊戲成就。常有人說歷史是不容假設的,可是電子遊戲最大的魅力便是化不可能爲可能,從加拿大入軸心國到丹麥入共產國際《鋼鐵雄心4》向我們展現了假設歷史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而這份趣味還被完美地融入了遊戲的成就列表中,讓玩家們在退出遊戲後依舊能感受到他們的奇妙想法。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關注愛玩APP【精選】板塊,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