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被提出清盤申請,蘋果取消電動汽車項目 | 財經日日評

點擊上圖▲立即訂閱

用數據深挖行業機會

讀懂2024潛力行業

香港住宅物業交易無須繳納印花稅

2月28日消息,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4至2025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其中關於樓市、股市、人民幣等方面都迎來利好政策。

樓市方面,特區政府決定即日起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股票市場方面,香港全速落實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去年10月提出的多項建議,包括改革創業板。此外,爲進一步提升市場效率和流動性,香港證監會及港交所正探討一系列措施。人民幣方面,特區政府會全力建設離岸人民幣的生態系統,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慎推進。(第一財經)

|點評|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近幾年有些失落,尤其是港股持續調整,甚至出現了流動性問題,估值處在歷史低位附近,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所以香港也在採取措施維持金融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市場對一系列改革措施預期較高,接下來就看落地情況以及實際效 果。

同樣,在國際化進程中,人民幣在國際貿易、跨境支付、投融資等方面也發揮着重要作用,未來若想進一步提升使用佔比,提高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是必然。可以繼續深化互聯互通機制,也可以鼓勵機構提供更多離岸人民幣產品及風險管理工具和在港進行人民幣融資等。

深圳樓市遇冷中介紛紛出走

2月28日消息,深圳樓市整體低位徘徊,房產中介們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據介紹, 從 2020年入行至今, 有從業人員 見證了深圳樓市從火熱轉向冰冷的全過程 。 在此期間, 有從業人員 經歷了收入減半,見證了同事們的出走,也曾想方設法試圖增加收入來源,但是行業復甦效果不明顯的背景下, 這些 努力也沒能獲得顯著的回報。

樂有家統計的數據顯示,2023年,深圳二手房成交均價從2021年的8萬元/平方米跌至6.5萬元平方米,接近2019年6.2萬元/平方米的水平。2020年有中介人員成交的住宅,如今同樣的戶型成交價已跌至1100萬元,較最高峰的1800萬元下降了近四成。(第一財經)

|點評|中介人員收入驟減,不光在深圳不是個例,在全國也是如此。從經濟數據來看,國內房屋新開工面積以及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從2021年2月便一路下跌,一度逼近歷史低點,這背後不僅僅是樓市降溫那麼簡單,還意味着地產基建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落幕。相應地,作爲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收入就也好不到哪裡去。

舊的模式失效,就需要新的模式來代替。就今年的宏觀經濟來說,房地產行業最大的看點便是“三大工程”,即通過PSL(抵押補充貸款)來提供專項資金,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城中村改造等,將是今年房地產行業的主要抓手。

碧桂園被境外債權人提出清盤申請

2月28日,碧桂園在港交所公告,公司獲悉Ever Credit Limited(呈請人)於2024年2月27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提出的對公司的清盤呈請,內容有關呈請人(貸款人)與本公司(借款人)之間本金約16億港元的未支付定期貸款及應計利息。公司將極力反對呈請。據悉,本次碧桂園清盤呈請人背後是在港上市公司建滔集團。今年2月19日,建滔集團發佈的業績預警顯示,公司預計錄得2023年純利不少於20.2億港元,同比下降不多於45%。

碧桂園方面表示,公司將繼續與其境外債權人保持積極主動地溝通,並與其儘快形成重組方案,以期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儘快向市場公佈方案條款。同時,公司將盡力與呈請人保持主動地溝通,妥善處理問題。(證券時報)

|點評|中國恆大被清盤後,碧桂園又站上了被告席。去年末,碧桂園將境內債整體展期後,迅速開啓了境外債重組計劃。在碧桂園百億美元規模的境外債中,建滔集團的債務僅佔很小一部分。然而,從中國恆大等被法院裁定清盤的房企情況上看,呈請人佔總債務規模比例並不是法院的重點關注對象,法院更關心房企有沒有拿出切實可行的債務重組計劃,以及計劃的推進速度 。

此前,碧桂園曾償還了建滔集團部分債務,包含用債轉股的方式抵債,證明雙方曾經對於債務的溝通還算順利。建滔現在自身業績大幅下滑,可能是選擇徹底撕破臉皮的一大原因。對於碧桂園來說,在保證交付的基礎上努力提升銷量,讓債權人看到未來還款的希望,是不重走中國恆大老路的必備條件。

蘋果將取消電動汽車項目

2月28日消息,蘋果內部披露,將取消電動汽車項目。取消項目據稱是蘋果首席運營官(COO)和負責該項目的副總共同做出的決定 。 兩人告知員工,汽車項目將開始逐步結束,該 “特殊項目組”(SPG)團隊中的許多員工將轉崗到蘋果機器學習和AI戰略副總領導的AI部門 。 這些員工將專注於對蘋果越來越重要的生成式 AI項目。蘋果將會裁員,但具體人數還不清楚。蘋果公司對上述消息拒絕置評。

蘋果的造車歷史可以追溯到2014 年,當年蘋果啓動Titan計劃,而後發揮“鈔能力”,重金從谷歌、奔馳、特斯拉等公司挖角,組建了一支擁有硅谷 + 汽車產業基因的核心團隊。若消息屬實,意味着蘋果投入數十億美元的造車努力戛然而止。(華爾街見聞)

|點評|1 0年前,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方興未艾,蘋果正式進軍新能源車和自動駕駛領域 。 1 0年後的今天,蘋果卻打起 了 退堂鼓。作爲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的領軍企業,蘋果 的技 術實力毋庸置疑。 在 很長時間內 , Apple Car都是汽車行業中實力強勁 的 假想敵。

不過,蘋果造車的過程並不順利。在公司內部,對於汽車製造工廠採取合作還是自建的方式一直懸而未決,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推進也屢屢碰壁。即便如此,蘋果取消造車項目,還是令業界和市場大爲震驚。科技創新就是如此,押錯了賽道,不僅意味着大量投資打水漂,還可能因此錯失新的競爭機會。如今蘋果把重心轉向生成式AI領域,或許就是爲了不再錯失機會。

特斯拉將於年底推出電動跑車

2月28日消息,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中表示,新一代 Roadster 電動跑車已經完成生產設計,將在年底推出。新款 Roadster 將配備有更大容量的電池,續航可達 620 英里(約 997.79 公里),這也是目前市面上續航里程最長的電動汽車之一。據悉,新款 Roadster 由特斯拉和 SpaceX 合作打造,並將配備 SpaceX 推進器,其 0—60 英里加速(約等於零百加速)時間不到1秒,而馬斯克卻稱是其產品力中最無趣的部分。

早在2008年,特斯拉就推出首款電動跑車Roadster,售價9.89萬美元。從2008年2月上市到 2012年1月停產,Roadster全球銷量2450輛。2023年5月,特斯拉中國再次開放全新Roadster純電跑車的預訂頁面,訂金33.20萬元。新一代特斯拉Roadster定位爲純電動跑車,新車採用硬頂敞篷設計,全景玻璃車頂質量輕便、拆卸簡單,可以收納在後備箱中。(綜合每經網)

|點評|比亞迪的仰望 U9電動跑車剛剛上市 , 馬斯克隨即爲新一代電動跑車預熱 ,不知二者有沒有關聯。初 代 Roadster作爲特斯拉的開山之作,雖然產量並不大,但其不輸燃油車超跑的性能,在整個電動車史上都留下了響亮的名號。並且,初代Roadster外形炫酷,也是當時少有的新能源車,一經發售迅速成爲美國上流社會中的寵兒,爲後續面向大衆的車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時至今日,特斯拉在電動車行業內的標杆地位,受到越來越多新玩家的挑戰,全球銷冠的寶座更是被比亞迪奪走。或許是這個原因,讓長期跳票的新款Roadster上市計劃,重新被提上日程。新款Roadster能否穩固特斯拉掌握電動車行業頭部尖端技術的形象,值得期待。

國內第三大手機回收公司擬赴港上市

2月2 7 日消息, 專注線下以舊換新的手機回收服務提供商閃回科技有限公司 於本週一 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

成立於2016年的閃回科技是一家提供泛智能終端循環再利用的產業互聯網公司。閃回科技擁有小米、三星、榮耀、vivo、蘋果等主流手機品牌廠商的官方合作資質,旗下擁有“閃回收”和“閃回有品”兩大核心企業品牌。前者是開展線下回收業務,通過上游資源合作伙伴從個人消費者回收二手消費電子產品的主要品牌;後者則是閃回科技在自有線上平臺或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上的自有網店向客戶銷售採購的二手消費電子產品的主要品牌。(證券時報)

|點評|手機回收後,可以通過提煉重 金屬,零部件再利用,翻新後再銷售等方式變現。 數據顯示, 2018年—2022年 , 中國二手消費電子產品的交易市場複合年增長率爲 31.1% 。 預計在二手消費電子產品回收渠道發展和消費者對處理需求不斷增加下,未來幾年行業增速仍有望維持在三成附近,客觀說這個行業的增速很亮眼了。

不過,就閃回科技而言,雖然行業增速尚可,但公司的業務模式主要是回收轉售,近三年毛利率維持在6%—8%之間,毛利低限制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時,公司對上游資源合作商的依賴程度較高,這勢必會對經營、業績等造成重大影響。此外,公司的流動負債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都有一定壓力,上市能否改變這種局面還有待觀察。

多家龍頭上市公司實施“註銷式回購”

2 月 28日消息,截至2月27日15時,年內共有130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254條“註銷式回購”相關公告,包括擬回購註銷、已實施或完成回購註銷等。與此同時,A股公司整體回購力度加大。Wind數據統計,截至2月27日16時,年內有969家公司累計實施回購金額405.04億元;另有899家公司發佈回購預案,擬回購金額上限達7816.2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集團、藥明康德、通策醫療、三七互娛、容百科技等行業龍頭公司也在今年推出回購註銷計劃,擬通過“註銷式回購”來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證券日報)

|點評|“註銷式回購” 雖然是市值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但 在 A股 市場 並不 多見。這樣做,在 減少流通在外的股份數量 的同時 ,可以直接提升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相當於提升上市公司真實價值。 這樣做也能增加投資者的收益。相 比現金分紅,回購註銷不會牽涉到紅利稅問題,對股東更友好。

130家佔A股上市公司實施“註銷式回購”,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不到3%。但因爲這一現象集中在行業龍頭公司,起到的表率作用自然不容忽視。敢不敢註銷式回購,直接體現了上市公司的信心和底氣。

週三兩市高開低走滬指跌近2%

2月28日,市場早盤衝高回落,尾盤加速跳水,微盤股指數跌近10%。高位股全線下挫。盤面上,券商等金融股盤中活躍,人造肉概念股開盤走強。農業股尾盤異動。下跌方面,光刻機、汽車熱管理、數據要素、衛星導航等板塊跌幅居前。全市場超5000只個股下跌,逾200股跌停。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13567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3667億,成交金額創兩年多新高。北向資金全天淨買入13.4億,其中滬股通淨買入16.92億元,深股通淨賣出3.52億元。

截至收盤,滬指報2984.85點,跌1.91%,成交額爲5766億元;深成指報9047.1點,跌2.4%,成交額爲7801億元;創指報1748.97點,跌2.51%,成交額爲3476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三兩市盤中 “變臉”,截至收盤跌幅超過10%的個股數量接近千家,微盤股出現巨幅回調。 早盤市場情緒較爲平穩,臨近午盤,“小作文”頻出,均與高頻量化交易有關。 消息傳出 後,近期表現較好的微盤股迅速走弱。 微盤股近期漲幅大多數源於題材和消息層面的炒作,其中大量投資者存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出現回調時下方承接力量較爲薄弱,導致回調幅度不斷加深。 臨近尾盤甚至出現部分恐慌盤,跌停個股數量激增。

微盤股急轉直下的表現令市場氣氛迅速降溫,本輪上漲根基不穩,缺乏基本面改善信號的隱患開始釋放。伴隨兩市回調,成交量迅速放大。從中長期上看,盈利籌碼的交換往往有利於行情長期延續。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主編|何夢飛

吳曉波頻道定製版學習地圖

5大板塊+8大領域+16位大師

掃碼添加好友▼免費領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