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主幹道!走路空污是搭捷運8倍 專家教健康通勤策略

散步是溫和的運動,能讓心情放鬆。(圖/達志示意圖

文/陳保中我很喜歡散步,天天散步,這是在英國博士時候養成的習慣。我覺得走路是很好的運動,一邊慢慢走,一邊觀察環境、想事情,心情也慢慢放鬆。在車多人多的臺北市走路有個訣竅,也是樂趣,就是我得特別挑巷子走,然後像做研究一樣,花時間嘗試各種路線,直到找出我最喜歡的幾種走法,享用每天靜謐愉快的散步時光

會走進巷子,不是因爲安靜,是因爲臺北適合散步的大路很少。在大量車流旁邊慢慢走,空污就吸得多,如果碰到某些路段常有公車靠邊停,人行道空氣會更差。

步行單車北醫公衛系莊凱老師曾經比較在臺北市走路、搭公車、搭捷運、開車,這四種通勤方式的人接觸空污的量,結果發現走路最不好,暴露到PM2.5 量最高,是搭捷運的八倍,坐公車或開車則居中。如果有人跟我一樣喜歡走路,最好也要試着找出空氣品質比較好的路線,不要傻傻走在車潮洶涌的大馬路邊。

孩子的身高和汽機車排氣孔高度接近,所以同樣經過一條馬路,孩子會比成年人吸進更多廢氣,離車道越近也會吸到越多。所以我也要提醒大家,在人行道或騎樓行走,儘量沿着遠離馬路的內側走,等紅綠燈的時候也一樣,不要急着站上人行道的邊緣

▲在馬路上騎腳踏車也會吸入廢氣。(圖/達志/示意圖)

這些事情看似很小,卻能影響你呼吸的空氣品質,當身邊兒童同行的時候,更是要銘記在心。

其實我不建議騎Ubike 通勤,這跟走路的道理一樣。腳踏車是整條馬路上速度最慢的,而且自行車道通常在慢車道旁邊,所以腳踏車騎士也是廢氣吸最多的。而且因爲騎腳踏車是一種運動,心跳呼吸更急促,甚至會比走路吸入更多廢氣。

指導博士論文的英國教授每天騎腳踏車上下班,當時我也向往回臺灣任教後要這樣做,只是我後來發現臺北市街道空氣污染實在嚴重,只好放棄單車通勤夢,改成走路。難道因爲空污,我就不散步嗎?這樣人生還有樂趣嗎?沒有一種方法是完美的,沒有一個地方是完全沒有污染的,我儘量避免,這樣就夠了。

本文摘自《毒懂你的生活》/陳保中 (臺大公學院職業醫學工業衛生研究所所長)/天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