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追殺、斷貨 陸半導體自主化展現野心 瞄準美國技術

半導體自主化仍有機會。(圖/新華社資料照)

華爲遭到川普政府重點打擊,半導體自主化也成爲2020年北京當局大舉動作執行的項目,隨着繪圖晶片(GPU)大廠NVIDIA將以400億美元收購日本軟銀集團手上矽智財大廠安謀(ARM)股權,雖目前是否能順利過關還有諸多疑慮,但陸企能從美企手上採購的半導體產品技術愈發困難,RISC-V技術有望成爲解決方案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在去年7月法說會上證實,從2020年9月14日之後不再供貨華爲,就連美國大廠也難以繼續供貨,最終在之後美國商務部放行下,華爲重新獲得來自高通英特爾、AMD等企業供貨華爲,但僅限於非5G產品所需零組件

從這些禁令來看,晶圓代工領域要脫離對美國技術依賴相當困難,發展IC設計將是必走之路。IC設計產業以矽智財(IP)與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爲重,CPU指令集架構RISC-V開發計劃也成爲大陸半導體國家基金髮展重點之一。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美國研究並推行的RISC-V技術,可能成爲大陸半導體企業發展的跳板之一,這種開源性晶片架構起源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將可以用來設計PC、智慧型手機伺服器處理器。目前該市場分別由英特爾、ARM主導PC與移動式裝置的處理器架構。

行業諮詢分析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Inc.首席執行長Handel Jones表示,大陸想要有自己的晶片設計架構,同時還無須支付費用,RISC-V技術有望在大陸有強勁發展。RISC-V的開發先驅之一David Patterson表示,讓技術從巨頭手上解放,這個願景成爲願意繼續研發的動力

華爲在2019年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並限制各大半導體廠商軟體服務商出貨華爲,甚至連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也被列入實體清單,讓大陸半導體前端生產的先進技術研發面臨極大困境

對於ARM技術往後能否供應華爲等陸企,成爲關鍵問題,大陸仍握有許多半導體生產技術,但絕大部份仍相當依賴歐美五角大廈的研究部門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也提出警告,北京當局做爲美國未來在地緣政治對手,關鍵技術不能被掌握。

不過,是否能利用這些技術追上美國,DARPA負責半導體項目的經理Serge Leef提到,這些技術能否助大陸科技產業發展一臂之力,讓他們節省20年發展,趕上西方的科技技術?他認爲,並非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