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兼治打擊種業知識產權侵權行爲

犁田機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進行犁田作業

唐 鵬攝(中經視覺

7月6日,農業農村部召開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視頻會議,與最高人民法院工信部、司法部市場監管總局知識產權局部門聯合宣佈,開展全鏈條的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標本兼治打擊侵權違法行爲,爲種業振興營造良好環境。

種子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兩個要害”之一。近年來,我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有力支撐糧食增產豐收。目前水稻、玉米、小麥等主導品種中,70%以上是保護品種。據測算,良種對我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45%。

與此同時,開展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越來越迫切。據統計,從2016年至2020年,全國法院審結涉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從66件增加到252件,其中侵權糾紛案件佔比超過80%。

種業侵權違法問題之所以長期存在,一方面利益驅使下,不法分子存在僥倖心理;另一方面,體制機制不夠健全,保護手段不多、不夠硬,特別是種子侵權取證難、執法難,違法成本低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南京知識產權法庭庭長周曄坦言權人通常跨地區生產銷售侵權種子,採用私下交易點對點銷售或者在正規包裝袋內包裝侵權品種等隱蔽的侵權手段,權利人發現和取證較爲困難。

“好種子多打糧,劣種子苗兒黃”。“種業的侵權行爲不僅影響權利人的利益,也影響到糧食安全和農民切身利益。”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夯實糧食安全的種業根基必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種業是典型的高技術產業,其生命力就在於原始創新,必須有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保駕護航

唐仁健說,打好種業翻身仗,要把建立健全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作爲根本保障,持續推進資源保護、品種攻關、企業培育、基地建設等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爲推動種業振興提供基礎支撐。

記者瞭解到,此次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從今年7月份開始,將在制度、操作等層面多管齊下,從法律法規、執法監管、審定製度、標準體系等方面多措並舉,力爭根子上解決老問題、啃下硬骨頭

“整治行動的當務之急是開展全面摸排檢查,找準問題所在。”唐仁健表示,下一步,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將對種子基地、企業和市場開展全面徹底的檢查,嚴厲打擊盜取親本、搶購套購等違法行爲。此次最高法出臺的最新司法解釋,明確可以在現有法律法規框架內,頂格處理侵權案件,加大了懲治力度

同質化和仿種子問題將被作爲專項整治行動的重點。一方面,農業農村部門將提高品種審定標準,聚焦重要指標,加快修訂審定標準,大幅提高審定門檻;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已登記品種清理力度,對於經檢測沒有位點差異且申請者不主動提出撤銷登記的,依法依規撤銷登記。

此外,還要完善法律法規,探索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據介紹,實質性派生品種是對原始品種進行簡單修飾後育成的衍生品種,可以申請獲得品種權,但在生產銷售時要徵得原始品種權人同意,並按合同約定給予商業回報,這對激勵育種原始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

唐仁健表示,今年,全國人大已啓動種子法植物新品種保護內容修改工作。農業農村部將配合有關方面修訂《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完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