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微短劇成“坑老經濟”新收割場

原標題:別讓微短劇成“坑老經濟”新收割場

“放假回家發現媽媽爲微短劇付費越來越多,最近半年保持着6000元/月的付費頻率”。近日,有消費者爆料稱。媒體發現,微短劇播放平臺多,如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等,而平臺之間又相互引流、跳轉,再加上收費方式多樣,導致微短劇的付費亂象頻頻出現,尤其是對網絡環境不太熟悉的老年人,容易遭遇微短劇付費陷阱。(3月13日《成都商報》)

微短劇相比傳統的影視作品,往往更符合網絡傳播規律,微短劇時間短、節奏快,故事情節“簡單粗暴”,甚至劇情浮誇俗套,但就是這樣的風格吸引與迎合了不少網絡觀衆。“迷人”外衣隱藏着的是“吃人”的真面目。一些微短劇視頻內容存在誘導消費等問題,比如自動續費,有的持續付費陷阱多,充值頁面自動勾選“默認解鎖下一集”……而消費者還面臨着投訴難、退費難問題。如有網民稱,逐個投訴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有的商家甚至“換了馬甲”或直接下架視頻,導致維權困難。

今年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就點名短視頻平臺微短劇誘導付費亂象。微短劇視頻內容存在誘導消費等問題,導致不少消費者遭遇侵權,這其中有未成年人,也有不少中老年消費者。

隨着網絡的普及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網民越來越多。雖然有越來越多老年人“觸網”,但他們不是“網絡原住民”,而是“網絡新移民”,他們對網絡不熟悉,而老年人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弱,這些原因的存在,讓他們更容易成爲網絡上良莠不齊的內容、隨處可見的“網絡陷阱”的受害者,成了“網絡難民”;而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突然打開在老年人面前,也讓老年生活孤寂的他們更容易沉迷於網絡,深陷於“網絡陷阱”。不僅是微短劇誘導付費亂象,其他還有直播間的保健品騙局,“假靳東”詐騙錢財等,都是針對老年人的“騙局”。

微短劇別成“坑老經濟”新的收割場,別讓老年人成了網絡時代的“韭菜”。要還老年人一個乾淨的網絡環境,需要從國家到網絡平臺等相關各方的重視。比如針對微短劇誘導付費亂象,需要平臺、監管部門能夠形成合力,加強對微短劇行業的規範管理。相關部門要積極行動起來,加大對形形色色“老年人騙局”的打擊力度,要能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讓不法分子無藏身之處,才能更好保護廣大老年網民及其他網民的合法權益。另外,還要鼓勵網絡平臺重視優質銀髮內容的供給等等。

同時,也需要子女對老人多一些陪伴,讓老年人多參加一些適合他們參與的線下娛樂活動,幫助他們走出家門,健身、旅遊、社交等等,而不是關在家裡刷手機。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要等一等老年人,讓老年人不“掉隊”,能夠跨越“數字鴻溝”,也能跳出“數字沉迷”,要幫助老年人走出“數字困境”“數字迷宮”。從子女、網絡平臺、相關部門及全社會,都要能形成合力,讓老年人更好融入這個社會,讓老年“數字難民”和“網癮老人”能夠越來越少,讓網絡上的“坑老陷阱”越來越少,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得到善待。(戴先任)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