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光噴哈啤了,這30多種啤酒都能讓人“嘔吐”有沒有你愛喝的

哈爾濱麥道啤酒,這名字聽着挺好聽的,但最近發生的事,卻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牴觸。

嘔吐毒素DON,聽着就讓人反胃。社交媒體上炸鍋了,這不是小事,這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餐桌安全,更別提那些愛喝啤酒的兄弟們了。

首先,讓我們來捋一捋這事兒的來龍去脈。哈爾濱啤酒廠商的聲明,那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他們說,咱們內地的啤酒和香港的標準不一樣,所以兩兩邊都是沒問題發的,

這話一出,大家就炸了,難道食品安全標準還能玩地域歧視?

雖然可能標準有差異,但是良心這一關你能過去嗎。

可能從法理上講你沒有問題,但從情理上來說,消費者也不會輕易原諒。

這不是明擺着的“雙標”嗎?

更讓人心寒的是,這事兒不是個例。

之前那腳踩酸菜的新聞還歷歷在目,出口的是罈子裡的,內銷的是腳踩的,質量天差地別。怎麼,難道國內的消費者就不配吃好東西嗎?

這種“雙標”行爲,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更是對食品安全的一記耳光。

而且,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檢測結果,更是讓人大跌眼鏡。

原來,不止哈爾濱啤酒,30多種其他品牌的啤酒也都含有生物胺。

這不禁讓人想問,這生物胺在啤酒裡的含量,是不是應該有人管管了?

這事兒,咱們不能就這麼算了。要抵制這種“雙標”行爲,更要呼籲食品標準的提升。

食品安全,這事兒關係到每個人的健康,不能有半點馬虎。

哈爾濱啤酒這事兒,也給咱們提了個醒。這不僅是一個品牌的危機,更是整個食品行業需要正視的問題。作爲消費者,咱們有權利要求更高的食品安全標準,有權利享受健康、安全的食品。

所以,兄弟姐妹們,咱們得團結起來,爲提升食品安全標準而努力,爲保護消費者權益而鬥爭。別讓“雙標”成爲常態,別讓食品安全成爲空談。咱們得讓那些廠商知道,咱們不是好糊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