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批學生 林飛帆:真正思想薄弱的是龍應臺

行動百分、思想薄弱?林飛帆龍應臺部長資格講。

政治中心臺北報導

文化部長龍應臺2日在立法院表示她對太陽學運的看法,一方面她讚揚這是臺灣60年來政治運動成果展,而且學生們的表現100分,讓人愛死了他們。但另一方面,在更重要的思想層面,她很遺憾學生們自我矛盾、沒有想透,強調程序正義卻又霸佔國會,反而最激烈的違反了程序正義。學運領袖林飛帆下午做出反駁。

現爲文化部長的龍應臺曾是知名作家著作野火集》風行一時,對1990年野百合學運的發生可以說也起着助燃劑的作用,不過龍應臺卻沒有站在支持學運的一邊。

她旗幟鮮明地說:「真的是要很鄭重的以政務官身分來要求這些年輕人退出國會的議場。」雖然她讚揚太陽花學運的組織分工宣傳造勢讓她「歎爲觀止」,她覺得這是臺灣60年來一波波政治運動經驗累積沉澱的一次成果展,而且「我說它是100分」,她「愛死了這批年輕人」,希望他們有人願意來文化部工作

然而,在更重要的思想層面,她卻「覺得思想非常的薄弱」,「我只有說,我覺得很遺憾地,它充滿了矛盾,跟沒有想透的東西」,她批學生,「你強調反他的程序正義,那我就很抱歉了,你自己採用的霸佔國會的方式是最激烈的違反程序正義」,所以她說自己很鄭重的以政務官的身分要求學生退出國會議場。

對此,學運總指揮林飛帆下午迴應,「龍部長完全沒有資格去講這樣子的話」,對比野百合時代的龍應臺,當她成爲一個當權者,她反而與自己過去談論價值相違背,這麼說起來,「真正思想基礎薄弱的,甚至對理念價值堅持非常薄弱的、脆弱的,其實是龍應臺部長,而不是學生。」

龍應臺1984年開始爲報紙撰寫《野火集》專欄,批判當時臺灣社會的種種問題,1985年成書出版時,21天內再版24刷,購書人加傳閱人,相當於當時臺灣讀書人口的20-60%,影響力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