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戲黃海岱一籃戲偶 現身嘉義六腳鄉

布袋戲大師黃海岱所留下的一籃珍貴戲偶,現身於嘉義六腳鄉一處民宅,這個珍貴的訊息,由青年學子陳智翔、林世揮拍成影片《放.手一搏》,參加「紙風車臺灣少年金像獎—368我的家」比賽,獲得評審團特別獎。(趙雙傑攝)

由張育甄、廖英華、郭子晴、彭亮怡拍攝的影片《鹿影》,談論南投國姓鄉養鹿產業的現況。(趙雙傑攝)

臺中市五福國民小學學生歐陽雲宥拍攝影片《霧峰我的家》,記錄故鄉霧峰和阿公耕作的日常生活。(趙雙傑攝)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舉辦「紙風車臺灣少年金像獎─368我的家」影片徵件活動,今(6)日舉行頒獎儀式,得獎者與評審齊聚一堂。(趙雙傑攝)

布袋戲大師黃海岱所留下的一籃珍貴戲偶,現身於嘉義六腳鄉一處民宅,這個珍貴的訊息,由青年學子陳智翔、林世揮拍成影片《放.手一搏》,參加「紙風車臺灣少年金像獎—368我的家」比賽,獲得評審團特別獎。

陳智翔表示,他來自六腳鄉的灣內社區,當地每年到了娘媽生日都會有慶典,街上會有兩百多團布袋戲演出,引發他們拍攝影片記錄的靈感。

林世揮表示,在拍攝過程中,偶然發現他們的學姊黃乃晏也站上戲臺操偶,「原來她的父親是黃海岱大師的姪子黃瑞濃,學姊和她哥哥從他們的父親手中傳承布袋戲,希望讓嘉義布袋戲的名聲可以發揚光大。」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遠(筆名:小野)表示,這支影片十分完整,在短短兩分鐘影片裡說了很多事情,「包括黃海岱所傳承的一籃戲偶,說到如何傳給他身邊最後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兒子、女兒怎麼接手,有細節、有歷史,還有氣氛。這麼重要的事情,讓我看得起雞皮疙瘩。」

同樣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還有來自高雄市永芳國民小學的陳弘晉,他的《水中鐵甲武士》記錄了和阿公一起認識菱角、採菱角、吃菱角的過程。評審顏廷伍表示,整部作品以母語說故事,十分難得,「而且還讓阿公一起配音,拍攝的菱角田,整個生態區,可說是小朋友成長過程中的難得資產,十分寶貴。」

此外還有三部優選作品,包括《霧峰我的家》、《鹿影》和《東石魚市場拍賣會》,創作者歐陽雲宥從阿罩霧名稱由來、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光復新村到阿公的水稻田,介紹故鄉霧峰,他表示,「這部作品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阿公種的霧峰香米,也是我送給阿公的生日禮物。」

《鹿影》由張育甄、廖英華、郭子晴、彭亮怡拍攝,談論南投國姓鄉養鹿產業的現況,張育甄表示,影片記錄了國姓鄉歷史,對未來的期許,還有鄉村人口外流,未來畜牧業要在當地傳承不容易,透過影片也希望讓大家更認識水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