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銀行網點上市即售罄 儲蓄國債爲何受青睞

4月份以來,儲蓄國債受熱捧,部分銀行網點出現了上市即“秒光”情況。

財政部國庫司司長李先忠近日表示,儲蓄國債代表的是國家信譽,保本保息、收益穩定,長期以來受到廣大投資者青睞。從今年3月份、4月份儲蓄國債發行情況看,發行總體平穩,存在局部供需矛盾。

目前,我國儲蓄國債分爲憑證式和電子式兩種,其中憑證式儲蓄國債通過銀行網點櫃面銷售,電子式儲蓄國債既可在櫃面銷售,也可通過網上(手機)端銷售。憑證式儲蓄國債的銷售,由於各銀行網點的客戶羣不同,需求也不一樣,目前銷售額度在各網點之間靈活調劑還存在一定困難,造成部分網點出現供需矛盾。

受部分銀行降低存款利率、暫停銷售大額存單等因素影響,近期儲蓄國債關注度進一步提高。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這主要是由於儲蓄國債與存款、大額存單都面向個人投資者,具有較強可替代性。在存款利率下調、銀行暫停銷售大額存款的情況下,儲蓄國債的投資價值更加凸顯。

信息顯示,60歲以上的投資者佔儲蓄國債投資者的比例達55%,這類投資者偏好在櫃面購買。爲更好保障這類客羣的購債需求,電子式儲蓄國債在發行首日銷售額度向櫃面適度傾斜,首日櫃面銷售額度佔各銀行基本銷售額度的60%。因此,櫃面認購需求基本能夠得到滿足。4月份發行的電子式儲蓄國債,發行首日即售出計劃發行額的99.7%,進度明顯快於近幾年的平均水平。從櫃面銷售看,多數銀行銷售時長超過2小時。網上(手機)端因可同時容納更多投資者購買,銷售更加集中,部分銀行網上(手機)端出現了瞬時的供需矛盾,32家銀行的網上(手機)端銷售時長平均約半小時,但有2家銀行銷售時長持續不到1分鐘,基本“秒光”,另有7家銀行是6分鐘內售罄。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近期儲蓄國債“一債難求”,說明我國政府債務的信用以及債券市場受歡迎程度日漸提高。隨着購買渠道日益廣泛和規範,購買儲蓄國債的便利性和老百姓需求之間形成了良性對接。目前來看,分網點分銷的方式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仍有優化空間,需進一步將購買需求與實際發行有效銜接。

下一步,財政部將採取4項措施進一步滿足投資者購債需求。一是密切關注儲蓄國債的供需關係變化和銷售情況,研究適當增加發行規模。二是研究進一步調降單人購買限額,使儲蓄國債能夠惠及更多投資者。三是在保障櫃面銷售的基礎上,不斷提升電子式儲蓄國債的信息化服務水平,穩步增加電子式儲蓄國債網上(手機)端銷售額度。同時,加大宣傳,引導更多投資者通過網上(手機)端購債,改進購債體驗。四是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優化憑證式儲蓄國債的額度分配機制,更好地匹配有實際需求的網點,並研究優化憑證式和電子式兩種儲蓄國債發行比例的中長期安排,更好滿足投資者購債需求。(經濟日報記者 蘇瑞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