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立苗栗醫院呼籲病友 勇於接受治療恐慌症

部立苗栗醫院精神科主任陳文科呼籲恐慌症病友勇於接受治療。(部立苗栗醫院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恐慌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很多人稱它是現代的文明病,但多數民衆對它仍是一知半解的。部立苗栗醫院協助許多病友擺脫恐慌症的困擾,學會轉念與病共存,重新找回生命美好,獲得治療的病友,也呼籲其它病友要勇敢面對自己的疾病,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現年42歲獨立撫養孩子的單親媽媽小梅(化名),4年前到衛福部苗栗醫院身心科展開恐慌症治療前,曾經歷了四處求醫檢查,看遍各大科都找不出問題,陷入瀕臨崩潰邊緣,相當痛苦,她非常感謝部苗精神科主任陳文科給予的溫暖及指引

小梅表示,發病初期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有一次開車在快速道路上,突然全身無力無法繼續開車,她大聲哭泣、打電話求助警察把車開回家。嚴重的時候不敢出門、不願與人互動,對人際關係和工作都造成影響,有次早晨家人拉開窗簾,照進屋內的陽光,她覺得會傷害她,而失控地恐懼、尖叫,後來更多的生理疾病襲來,胃潰瘍、頭暈、心悸,甚至出現肢體運動困難等,而四處求診,後來醫學中心醫師告訴她應該去身心科進行治療。經輾轉介紹到部苗身心科主任陳文科門診看診,開啓了4年的治療過程。

治療過程中,陳文科要小梅不可以自行停藥,並要她每天一有空就去做激烈運動,每天至少4個小時,醫師提醒規律及適度運動纔是上策,小梅後來保持運動習慣,並接受醫師建議戒酒2年。

陳文科說明,恐慌症是精神科門診常見焦慮症的一種,患者會突然感覺自己無法呼吸、極度不安、快要死亡,到醫院急診求救,但通常檢查後醫師都會說,「沒什麼問題,打個針就好了。」,甚至有些人到了醫院就好了。恐慌症也常在無壓力,或無生理疾病時出現,由於常找不到原因、檢查都正常,反而讓病人更不安、恐懼,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出現,也因此對生活、工作、社交活動產生影響。

陳文科提醒,恐慌症最好要儘早找專業醫療團隊做治療,以免合併其他精神問題,比如說憂鬱症,睡眠障礙等。恐慌症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以外,其實心理治療也佔有重要關鍵的角色,透過與醫師充分溝通,包含對疾病的理解、藥物治療、以及適當調整生活方式與壓力,可以有效改善疾病對日常生活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