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妙!國銀主管經營極度悲觀 未來3個月獲利預期創歷史新低

金融研訓院。(圖/資料照)

記者吳靜君臺北報導

金融研訓院今(7)日公佈3月銀行高階主管指數(BEI),由於3月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進入全球大爆發時期美國股市數度大跌,使得本國銀行高階主管經營信心大喪失,不論是市場指數與經營指數都相當悲觀,導致綜合指數只有42.5,跌破50。

美股融斷、臺股震盪 股價指數歷史次低

根據金融研訓院所公佈的市場指數爲27.1,雖然還未達歷史新低的紀錄,但是市場指數從1月的61.9的高點大舉下滑到27.1,下滑的速度是前所未見的。值得注意的是,因爲美國股市兩週內啓動三次熔斷機制、臺股也表現不佳,甚至3月中旬國安基金宣佈獲得委員會授權進場護盤,對股市看法極度壓抑,3月的股票指數只有17.7,僅差歷史最低17.6一步之遙,創下歷史次低的紀錄;同時美國聯準會、央行調降利率,市場利率走勢看法也下滑,到3月的指數也只有8.4。

銀行稅前獲利指數 創歷史新低

更令人擔心的是,銀行高階主管對於未來三個月的經營是悲觀的,根據金融研訓院統計,3月的經營指數爲45.5,創歷史新低紀錄。金融研訓院透露,過去銀行業即使面臨再差的環境、再艱苦的狀況,經營指數都還維持在50以上,這次跌破50是前所未見。

其中,經營指數裡銀行獲利的項目以及經營體質等看法都是轉壞的,其中有關於獲利的項目,包含利息收入金融交易收入、海外分行(含國際業務分行OBU)的收入等皆大幅下滑到40以下,大概在35到37之間;對於銀行較正面者只有手續費佣金收入還維持樂觀,有達到67。

使得銀行經營態度也顯得保守,主管們認爲,信用風險升溫、自己本身的放款意願降低,且呆帳覆蓋率恐怕會下滑,顯示在疫情擴散之際,企業違約的情況恐怕回明顯增加。所以銀行對於未來3個月獲利情況,也是極度悲觀,全行的稅前純益只有39.3,同樣創歷史新低的紀錄。

在銀行經營風雨飄搖之際,未來影響各銀行主管的態度的因素包含,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情形油價下跌、各主要國家貨幣寬鬆政策金管會對於財富管理保險商品的業務的態度、臺商迴流的情形,將會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