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燦得/《愛情算不算》 難得不刻意2015年10月30日 08:00

▲▼《愛情算不算》的愛情故事臺北捷運展開。

文/蔡燦

前名爲《大橋頭的戀愛夢》,是用臺北捷運站作爲不同導演創作的共同題目,所以更名後叫做《愛情算不算》的故事,就是發生在臺北捷運的大橋頭站。

地標主題的創作,很難不顯得刻意,常常看着看着,會懷疑:啊這是在看旅遊宣導片嗎?但本片就是難得的不刻意。

本系列有六部電影,各有不同的臺北捷運站爲主題,是葉天倫導演爲發想,經由參與的編劇、導演們共同開展到現在這個規模。所以首發是以大稻埕周邊爲主場景的故事,也算是很理所當然。畢竟葉天倫這幾年不斷的藉由電影、電視作品,讓觀衆更認識大稻埕,現在再推相關的故事,便不用再在電影裡那麼用力,觀衆已經很自然的瞭解其周邊氛圍。對於他努力朝着重點目標向前進的做法,我是非常期待也認同的。

本片兩個主角,一個是從日本臺灣平面攝影師,另一個是從美國回臺灣的電腦工程師。兩人都是在大稻埕長大,後來選擇離開,追尋自己更想要的生活年輕人。此次再回大稻埕,也只不過打算做時間的停留,然後便會再離開的。

這部分的安排讓我想到現在的普遍現象,就是:懷舊熱。

喜歡新鮮感的年輕一代,「舊時代」對他們來說是新鮮的,但隨着熱潮過去,該如何讓他們繼續把心留下來呢?

電影裡的兩個主角,就是在這短暫的幾天相遇了,由於沒多大的心理負擔(馬上會各自「回」美國和日本),兩人就這樣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電影里加進了愛情的引子)。在難得掏心的談話中,各自發現似乎隨着年紀的增長,看事情角度也與當年急於離去的自己不太一樣了,只是從來沒有停下來聽聽內心想法的機會日子也希哩呼嚕的,自以爲還是當年擁抱着逃走心態過日子的自己。

心裡築着牆,去哪都不會有歸屬感。想要逃離原生家庭磨難,最後往往發現想要逃離的對象,其實是自己。

面對臺灣的過去與未來,已知的歷史,和時代的前進,該如何共處,是個非常艱難的選擇。這題目不管用科學精密的計算(工程師),或是感性的訴求(攝影師),還是尋求神明的指引(家人帶去算命),都不會有個「正確」的答案

我們什麼時候才願意多花一點時間與自己的心共處,聽聽看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呢?

《愛情算不算》淡淡的、輕輕的,從大橋頭下車,看看大稻埕,想想臺灣,也想想自己,和下一代。

►►►電影新聞+實用資訊,加入『ET看電影』就對了!

手機要看更多請下載《娛樂星光雲》APP

►►►iOS:點我下載。

►►►Android:點我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