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強調我國財政績效良好 獲國際信評認證

一,在近年肺炎疫情肆虐各國,我國編列特別預算以財政政策振興產業發展,惟債務控管得宜。依2021年度及2022年度惠譽、穆迪及標準普爾等三大信用評等機構將我國信用評等調升或給予正向評價;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今年6月20日公佈「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我國在64個受評比經濟體排名第6,較2022年進步1名,整體排名連續第5年進步;其中「財政情勢」進步4名到第6名,主要反映政府持續減少舉債與增加還本,落實財政健全。顯示近年雖受疫情影響,我國債務管理仍受國際組織高度肯定。

二,近年中央政府總決算持續賸餘,有助蓄積財政能量。中央政府賡續推動開源節流,自2018年度起連續5年總決算歲入歲出賸餘超過千億元,各該年度原編列債務舉借數均未舉借,並全數執行債務還本,同時依《公共債務法》規定視情況增加還本,減少債務累積。

財政部指出,2019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度增加還本,5年度總預算計已實質還本達5,227億元。各該年度歲入歲出賸餘扣除債務還本後,累計至歲計賸餘,截至2022年底累計歲計賸餘審定決算數5,908億元,得以運用做爲特別預算融資財源。

財政部還說,蔡總統任內,爲加速推動國家基礎建設,編列前瞻特別預算,並因應肺炎疫情及維護國家安全,編列各項特別預算,致歲入歲出差短擴大,惟受惠總預算連續賸餘,以及持續推動開源節流,債務控管得宜,由2016年5月上任時長期債務實際數5兆3,988億元,至今年6月30日止長期債務實際數5兆8,338億元,任期迄今債務淨增加4,350億元,倘扣除肺炎特別預算舉債6,365億元,實際債務減少2,015億元。相較馬總統任內長期債務淨增加1兆7,344億元爲低。

三、特別預算因應國家重大政事編列,均納入債務控管。特別預算編列均系因應緊急或重大情事,依據《預算法》及《特別條例》規定辦理,近年編列特別預算中,肺炎紓困振興特別預算主要系因應全球疫情發展,爲及時協助受影響產業及民衆,辦理4次追加預算;特別預算均經法定預算程序,其舉債均全數納計長期債務,與總預算一致均須依公共債務法規定管控債務存量,未有透過編列特別預算規避公共債務法債務上限之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