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規模重返疫情前 大秀綠科技

第27屆臺北紡織展(TITAS)17日登場,規模重返疫情之前,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左)更親自擔任自家產品解說員,大讚遠東新世紀今年的綠科技環保布料。(範揚光攝)

第27屆臺北紡織展昨(17)日登場,今年共有381家廠商參加,合計952個攤位,規模恢復到疫情前水準,國內紡織大廠大秀環保的「綠科技」,遠東新、力麗、新纖展示將廢棄物轉化爲織品的新技術,儒鴻展出兼顧環保及機能性功能布料,吸引買家目光。

副總統賴清德在開幕致詞表示,從紡織展現場的熱絡程度,看得出來紡織業已走出疫情的陰霾、更上一層樓,他感謝紡織業爲國家經濟貢獻4千億產值,創造高達1571億元的貿易順差,代表這個國家的紡織業很不簡單,且建構出上中下游,完整的生態系。

各家紡織大廠也把握機會,大秀能爭取訂單的綠科技,遠東新主打「綠時尚」,首創將碳捕捉回收廢氣,轉化爲聚酯低碳原料,並結合節水尼龍(原液染色)工藝,研發出環保布料FENCR TOPGREENR BIO3,融合獨家3D織造技術,爲布料創造出如同海洋在陽光下流動閃爍的效果,奪得紅點設計大獎。

力麗利用廠內廢紗、廢布或回收寶特瓶爲原料,分類後經過粉碎、熔融、重新聚合並造粒,將廢棄材料再生成有價值的紡絲原料,這些環保酯粒再添加色母粒進行抽紗,省略大部分染整製程,減少燃料、用水與化學品的使用,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集盛開發出織物回收紗及棉感彈性紗,不斷優化單一材料回收紗品質,Bluecircle織物回收紗成功將織物回收環保比率提升至100%,有效減少95%碳排放量;Soufflex棉感機械彈性紗具有細緻棉毛手感,不需磨毛加工,亦能減少塑膠微粒排放。

儒鴻開發出柔軟面料Softform,淘汰傳統磨毛加工,減少超細纖維污染海洋,展現精實生產能力,更使垂直整合產線實現從概念到成衣的無縫生產,現有多種手感,提供不分季節和場域的舒適性。

紡拓會董事長郭紹儀表示,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經營環境面臨挑戰,如何在永續環保和經濟成長之間取得平衡,已成爲全球關注焦點,當國際品牌宣示減碳目標,國內紡織業者正朝永續和減碳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