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大環境趨勢緩步轉佳 惟股市超前反應

美國就業市場供需比(職位空缺數/待業人數)自年初1.97降至10月最新數據約1.34,已趨近聯準會目標值1.2,同時失業率約4%僅維持極緩升趨勢未失控,代表就業市場成功降溫且不致危害經濟發展,同時使薪資年比增速放緩,穩定服務通膨發展並避免薪資價格螺旋式上升,有利聯準會未來保持溫和轉鴿立場。

2023年全球通膨之所以能迅速回落,除了政策面緊縮居首功之外,亦主因承接前年高基期所致,而時至今日則開始重回承接下降後之較低基期,使得未來通膨降速將顯著放緩。

因此即使聯準會開始降息,其速度將是緩慢且漫長,預估完整降息週期將持續三年,直至2026年並達到目標基準利率2.5%,遠高於疫情前水準,且期間各年預估經濟成長率均不及2%,代表未來仍是相對高利率低成長時代,但考量處於降息循環,以小牛市震盪緩漲格局視之。

投資策略:臺股11月回測萬六後,急速反彈至今已漲逾1,700點,從月K角度來看已出現量價背離情況,考量美股費城半導體指數創歷史新高價,對照目前臺股位階有望激勵短線延續偏多走勢,惟鄰近年底歐美耶誕長假,就歷史經驗來看,該期間盤勢多陷於量縮震盪,再加上歲末期間法人獲利結帳動機浮現,盤勢發展空間將受限。

觀察基本面結構,預估明年2024年臺股總獲利年增約20%,主因承接今年衰退之低基期所致,預估總獲利金額約新臺幣3.56兆元,尚低於去年獲利3.99兆元,且雖迎接降息但市場利率仍遠高於去年。

然而臺股指數位階卻已經相距當時高點不遠,換言之,在基本面僅緩步復甦且資金面轉佳初期,股市評價卻已經率先大幅反應,反向壓縮未來發展空間。

整體而言,長期趨勢屬小牛市緩偏多,惟需時間換取空間,短中期高乖離都將面臨回檔壓力,逢高適度調節持股並關注同樣迎接復甦但股價基期尚低族羣,包括IC載板、二線塑化、紡織製鞋、生技醫療、被動元件、車用零組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