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防疫成功故事 華郵:臺灣「命運翻轉」苦於疫苗不足!

外媒捕捉等待篩檢的臺灣民衆。(圖/路透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臺灣近10天內增加破千起本土個案,全國防疫警戒層級提升至第三級,引起多家外媒關注。《華盛頓郵報》便指出,臺灣2020年幾乎沒有本土病例,較全球多國過着相對正常的生活,國內旅遊更是蓬勃發展,如今疫苗短缺成爲龐大危機,「曾是防疫成功故事的臺灣苦於疫苗不足」。

華郵》18日報導,臺灣人過去一年內的生活非常正常,餐廳酒吧一位難求,音樂祭、馬拉松照常舉行,4月還有多達400萬人聚集中部地區,參加爲期9天的宗教活動。當政府3月底開始提供AZ疫苗,認爲有必要施打的民衆並不多。眼下面臨最嚴重的一波疫情,改變心意欲接種的民衆卻被拒之門外,因爲擁有2400萬人口的臺灣僅有約30萬劑疫苗。

雙北全臺重災區,15日率先升至三級警戒。政府敦促減少非必要外出之下,18日的臺北市有如空城,居民大多待在家中店家不是關門,就是要求顧客必須登記並消毒才能入內。賣場貨架上的肉品泡麪與其他商品全被搶購一空

▲ 民衆前往大賣場搶購民生物資。(圖/記者林悅攝)

住在新北市的28歲自由作家Vic Chiang受訪表示,「當世界上其他地方正遭受痛苦,我們沒想過當這些事發生在我們身上時該怎麼做。」他以前認爲,不用急着接種疫苗,如今卻已錯失機會

《華郵》報導,臺灣過去一年一直被視爲在不採取極端措施下遏制新冠病毒的成功案例。以SARS經驗爲鑑,政府祭出嚴格的邊境管制,加上民衆及早配戴口罩,使臺灣得以維持約2000人確診與14人死亡的紀錄

「現在,命運似乎翻轉了。」《華郵》指出,當各國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臺灣已施打人口僅佔1%。批評人士與焦急的民衆批評,官員浪費在疫情爆發前採取行動的機會。Vic Chiang也指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切都很穩定。我們沒能把握機會推廣疫苗或提升檢驗量能。」

▲ 北市萬華區進行大消毒。(圖/記者屠惠剛攝)

《華郵》提到,蔡英文政府的防疫表現過去受到稱讚,此次本土爆發爲批評人士找到破口。親中反對派人士呼籲進口中國疫苗;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也指責,蔡政府拒絕中國疫苗,導致「令人窘迫的短缺」,使疫情大流行政治化。蔡英文18日則表示,二款國產疫苗正進行臨牀試驗,預計7月問世,其他透過各種管道取得的疫苗也即將到貨,「請大家不要擔心。」

臺灣已商購500萬劑莫德納疫苗及1000萬劑AZ疫苗,並透過世界衛生組織支持的COVAX疫苗機制取得400萬劑疫苗,但仍在等待運送。爲有效運用有限的疫苗,政府暫停預約接種,優先安排衛生工作者及老年人注射。但住在板橋退伍軍人之家的72歲長者Chiang Wei-Hua坦言,因爲接種名額有限,「我完全不知道何時才能施打疫苗。」

在臺北從事出版工作的33歲Hsieh Meng Ying指出,「令我焦慮的不是我無法接種,而是臺灣疫苗覆蓋率太低。」Vic Chiang則表示,「我們自滿了很長一段時間,認爲自己很偉大」,就像龜兔賽跑中的兔子,「不過我希望這個比喻最終會被證明是錯的。」

★《宇宙人外信》:中英日韓四聲道時事閒聊學單字

Spotify|KKBOX|SoundOn|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在家工作良伴!彈開蚊帳幫你阻擋蚊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