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比亞迪「海鷗」電車後驚訝 美商:敲響美車警鐘

去年上海車展,民衆在比亞迪展臺上駐足觀看「海鷗樣車」。(新華社)

鑑於中國進口電動車對美國就業和國安構成威脅,拜登政府預計14日將宣佈加徵100%的關稅。但中國製電動車究竟厲害在哪?專門拆解分析汽車的公司「Caresoft Global」便研究比亞迪(BYD)的「海鷗」,發現工藝不輸售價三倍的美製電動車,爲美國廠牌過時的設計、過高的成本敲響警鐘。

美聯社報導,海鷗在中國售價約爲1萬2000美元,短哩程版本的價格不到1萬美元。Caresoft Global總裁沃喬斯基(Terry Woychowski)曾任通用汽車大型皮卡車的總工程師,他表示美國汽車業在設計低成本電動車方面落後中國多年,此次拆解後,他想知道美國車商是否能做出根本性的調整,才能夠與中國競爭。

沃喬斯基說比亞迪以如此低的成本生產品質優良的「海鷗」並非奇蹟,而是效率的淬鍊。首先比亞迪自己生產許多零件,包括電動馬達、儀表板、車身甚至車頭燈,也達到大規模生產的優勢,足以壓低成本。

若美車廠不改革 將難與中車廠競爭

此外比亞迪採用磷酸鐵鋰電池,與目前大多數鋰離子電池相比成本較低,不過續航哩程較短。比亞迪設計各層面時皆考慮到成本和效率,如海鷗只有一個擋風玻璃雨刷,省去一臺馬達和一個雨刷臂,從而節省重量、成本和安裝人力。

這些重量減輕使得海鷗可以用更小的電量行駛更遠的距離:海鷗重約2734磅(1240公斤),比通用汽車製造的雪佛蘭Bolt輕約900磅(408公斤),每次充電可行駛252英哩(405公里)。沃喬斯基稱,所有這些因素在內部垂直整合後,比亞迪擁有難以置信的優勢,而美國人還在學習如何製造更便宜的電池。

沃喬斯基說,美國汽車廠不會以這種方式設計車輛,中途產生過多不必要成本,他舉例像是要求軟管必須滿足燃油引擎長期強度和高壓輸送液體的能力,但這要求在電動車上並不需要,因此車廠需要快速重新學習大量設計和工程以跟上潮流,擺脫一個世紀以來的製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