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創新暨發明創作獎頒獎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中)與「國家產業創新獎—績優創新企業(一般企業組)」得主合影。圖/簡立宗

經濟部於5月15日舉行第8屆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及111年國家發明創作獎聯合頒獎典禮,由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及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親自頒發89項得獎單位、個人及專利作品。

此次組織卓越大獎由元太科技及臺北醫學大學事業發展處拔得頭籌,得獎者展現臺灣產學研界在永續、AI產業化與半導體供應鏈等的產業創新特質。現場並由得獎單位響應CSR企業社會責任慷慨捐百萬偏鄉小學圓夢基金,爲頒獎典禮增添溫馨氣氛。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競爭年報,臺灣連續4年進步,去年更取得9年來最佳成績,並在全球超過兩千萬人口國家中名列第一,其中創新、數位轉型和凝聚力是成功原因。」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指出,面對烏俄戰爭、供應鏈重組、淨零轉型、數位轉型挑戰,創新能確保技術領先和市場佔有率,臺灣更是在半導體代工、IC設計、行動通訊晶片和電子紙領域領先。政府未來會修正產創條例,透過產、官、學、研四方對話形成創新生態系統,集中力量在關鍵技術和領域進行科研預算投入,並評估5+2創新產業成果和重點投資,期待產業界與政府一起努力,拓展全球佈局。

「技術創新跟產業進步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經濟部部長王美花指出,由這次的得獎單位可看到國內產業發展跟國際趨勢是一致的,他點出四個面向:首先「低碳」,包含四輪電動車、電子紙及低碳的農業生技的研發;第二是「AI」的應用越來越廣,如電動車輔助系統、醫療照護、金融應用等;第三面向是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鏈,除了感謝臺積電從4奈米進到2奈米先進製程上相關技術節點的研發,帶動包含IC設計等產業,這次獲獎包含Wi-Fi 7、還有半導體的材料跟設備等國內廠商都不斷前進;最後一項則是「醫療」,包含由臺北醫學大學加速器帶動28家衍生新創,以及藥、醫材等臺灣有相當能量,未來將透過跨政府部門合作,克服節點大力推進。

此次多項國家發明創作獎多項專利作品已經進展到商品化的階段,在技術上的進步,讓臺灣在國際上發光、並持續獲得國外合作機會,相信是臺灣可以持續在國際進步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