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臺日能源高峰會 聚焦新能源趨勢與應用商機

在強化綠能滲透率的實踐面上,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林法正表示,綠能高滲透率爲臺灣既定之能源政策,然而臺灣目前面臨太陽光電負載陡升、夜尖峰供電挑戰,首須正視光電、離岸風電併網,臺電隨着離岸風電電網強化第二期的推出、太陽光電電網強化計劃、智慧配電系統等策略,因應併網滲透率的提升。並期待未來政府與企業共同發展智慧電網、儲能及氫能相關技術以達到綠能高滲透率時之穩定供電,同時以分散式電源能源管理系統強化臺灣電網的韌性。

日本電力系統領域的專家,早稻田大學教授石井英雄表示,因島國能源選擇不多,故發電端需靈活應對能源分散化趨勢,做好法規與基礎建設,讓需求端轉型成電力產銷者(Prosumers),透過電力聚合商(Resource Aggregator)協助電力產銷者統合需量調整力資源,活絡虛擬電廠、需量管理(Demand Response, DR)等商業應用,透過能源物聯網技術,讓電力產銷者無痛參與電力市場,維持電網供需平衡的嶄新能源結構。

轉型目標在前,供需平衡益發困難,臺灣電力公司以電網建設韌性強化爲方向,介紹「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劃」,臺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因應綠能高速發展,爲了讓用電、發電達到平衡,臺電積極推動智慧電網,推動電力交易平臺機制,爲「電力共享經濟」的各類新能源應用建構友善環境,希望能促進國內的各類能源管理應用、自動需量反應(Automatic Demand Response, ADR)及虛擬電廠、電力聚合商等新興能源服務市場,歡迎民衆與企業一起來建立能源聚合生態系。

東京電力Power Grid副社長岡本浩提到,同爲島國的日本,2022年3月16日福島地震致火力發電廠受損,六日後,面臨嚴峻的低溫氣候,導致預測緊急供需失衡,藉由抽水發電及用戶節電的共同努力,渡過了驚險時期。岡本浩說明,日本面臨冬天電力不足、夏天過剩的供電特性,國家要追求碳中和,需做到用戶節能與電氣化、分散式能源、綠色轉型與數據轉型的一致性,並確保連結設備的安全性、使用者的穩私。碳中和已是全球必要推動的路徑,東京電力Power Grid 將以能源穩定性努力,期許爲國家或亞太地區整體的能源產業作出貢獻。

能源大數據加值應用,打造全智慧電力生活型態。在數位化時代,能源數據不僅協助電力公司擁有放眼未來的預測能力,也因能源數據與生活作息相關,因而衍伸更多新能源服務商機。臺電綜研所所長鍾年勉說明,臺電長期佈局各輸發配送領域,包括營運與前瞻應用之大數據及AI分析,綜研所作爲臺電的智庫,透過數據協助臺電的核心業務決策更科學化,隨着臺灣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分散式能源增加,綜研所也將持續扮演產官學研的鏈結角色,協助臺電積極的部署廣大用戶端分散式資源之虛擬電廠、及未來高齡照顧等新能源服務應用與商業模式。

日本中部電力事業創造本部部長佐佐木克之分享,日本已經步入高齡化社會,老人與勞動人口的失衡勢必對社會造成衝擊,因此老齡照顧將成爲未來社會的議題,中部電力與地方機關合作,透過家戶的能源數據,依據作息評估是否進入脆弱(Fraility)狀態,並及時介入照顧。未來中部電力盼透故AI與能源數據,與第三方夥伴合作,建立更緊密的高齡化社會安全網。

建立能源數據資料庫的源頭在於基礎建設,日本次世代電錶專家慶野文敏指出,日本於2016年已將全國的高壓智慧電錶安裝完畢,低壓(家戶)智慧電錶則是預計在2024年達99.8%普及率。但日本不僅滿足於此,預計2025年開始布建次世代電錶,次世代電錶將採多元通訊模組,優化傳輸效率。同時整合電錶、水錶、瓦斯氣表三表資訊,讓電力公司瞭解用戶用電大數據,構築新型態的智慧綠生活之參考數據。NextDrive在日本不僅提供電力方案的服務,未來針對各種數據相關的延伸應用,希望這樣的技術可以爲客戶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