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科醫師養生撇步:喝水多加這個動作才正確

醫師建議正確喝水應先將水「含一含再喝」,避免吞入過多空氣而導致脹氣。(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夏日炎熱高溫,喝水消暑是必然選擇,但如何正確補充水分,可是維持夏日活力的一大關鍵!腸胃科醫師透露,補充水分不是張嘴喝而已,最重要的步驟是「含一含再喝」,而這也是日常養生的一大秘訣。

電視上常見大口補充水分的畫面,但這樣的喝水動作,看在專業醫師眼裡,是絕對的不正確。宏恩醫院胃腸肝膽科暨家庭醫學科主任醫師譚健民在《國家網路醫藥》發文表示,咕嚕咕嚕大口喝水看似暢快,卻容易喝入過多空氣,造成胃腸的不適,他建議先將水「含一含再喝」,可避免吞入過多空氣而導致脹氣。

譚健民也指出,含一含再喝的喝水動作,除了避免吞入太多空氣,還有3種意想不到的好處。 夏日若喝冰水,含一含再喝可使入口的水溫變得與人的體溫相同,而不會過冷或過熱。

有些人會因快速喝水,導致胃一時間因快速膨脹,而刺激胃細胞分泌過多胃酸甚至消化酶,使胃長期處於高酸以及高消化酶的環境中,進而使得胃黏膜受到傷害。

譚健民說,人們常在口乾時纔想到喝水,「含一含再喝」可讓嘴巴有更充裕時間享受水的美妙滋味,進一步使得口腔黏膜接受水分的滋潤,是解除口乾舌燥的最好方法。

而每天該喝多少量呢?一般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或腎疾病的成年人,譚健民建議,不論男女其每日基本飲水量皆落在2000〜2500 cc之間(正確每日飲水量可以請教醫), 因此應先估計出每人每日的基本攝水量,而在大熱天時每日應再多攝取500〜800cc以上的水量。

譚健民提醒,隨餐服用的果汁、汽水、各式飲料、餐後茶類、咖啡、三餐所喝的湯水等,都不算入每天必需要攝取水量的總量,但習慣以茶水代替白開水者,則算入攝取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