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建言》專家代表-建構臺灣價值的長照體系

李偉強臺北榮總主任醫師、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

內政部近日示警全臺已15縣市老化指數破百,年輕世代照顧長者壓力將破錶。

長照稅收爲主要來源造成「加誰的稅?」及預算不足的問題,錢不夠就必須限縮對象並降低給付,吸引不到本地高水準人力

若能從家人共同分擔長者照護的觀念出發,筆者借鏡新加坡醫療儲蓄帳戶的做法,建議政府能以家庭單位,爲每個家庭開立一個「長青儲蓄帳戶」,家中成員從正式工作起就可以轉存部份薪資到這個專戶,爲了增加誘因可以考慮將這部份列爲免稅或抵稅的範圍金額的上限由政府訂定。

對於孤苦無依、低收入及特定族羣,政府可以從稅收或其它財源提撥一定金額到其帳戶中,對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就不一定要補助,或是有限度補助。長青帳戶中的專款可讓家中每位成員購買各種長照服務,用完爲止,若是用不到或是沒用完,則可繼續保留給帳戶中的其它成員使用,這不僅符合臺灣人儲蓄及愛家美德,更可讓不同世代的人一起分擔風險,重視對健康的責任感,並可一定程度化解緊張及減少剝奪感。

政府最應負責的是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輔導學校培訓人才,並創造適合民間投資環境發展多元化的長照模式產品,讓有需要的人都能量力而爲,用帳戶中的長照專款購買適合的服務,而這些產品的品質都能受到政府的監督與認證。

專欄同步刊載在《中時生活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