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既是機會也是風險

ChatGPT橫空出世,讓人們意識到人工智慧已經進入到各產業,劇烈地改變其樣貌及運作模式,其中也包含了法律。圖爲去年上海舉辦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機器人。(中新社)

《當代法律》第18期:ChatGPT 法律的破壞性創新利器

編者按:OpenAI所推出的ChatGPT橫空出世,讓人們意識到人工智慧已經進入到了各個產業,劇烈地改變其樣貌及運作模式,這其中,當然也包含了法律。ChatGPT此種生成式人工智慧,勢必對法律的理論及實務操作,帶來挑戰。《當代法律》第18期以「ChatGPT法律的破壞性創新利器」爲主題,邀請專家學者撰文,提出在實務上應用ChatGPT的各種問題與因應措施。

2022年11月30日OpenAI公司發佈了一項可能改變全人類歷史的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ChatGPT。ChatGPT相較於其他過去的聊天機器人,能以更接近人類的方式連續、有邏輯的解釋、回答使用者的問題。ChatGPT支援多國語言,帶給用戶全新的資料收集、文書撰寫和知識學習方法,但也同時帶來了許多新的風險及法律問題。以下,針對ChatGPT可能引發的風險與法律問題進行探討。

一、ChatGPT帶來的風險

1.侵害隱私及數據安全的風險:爲了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OpenAI《隱私政策》規定,ChatGPT會嚴格遵守歐盟一般資料保護原則(GDPR)和加州消費者隱私保護法(CCPA)。然而,ChatGPT《隱私政策》所規定的內容,似乎並不足以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

2.違反AI倫理的風險:在ChatGPT被全球用戶廣泛使用後,無法律強制力的AI倫理框架,已不足以約束AI系統及產品的開發商,對AI風險進行控管。一旦AI失控,恐將重創全球的產業經濟,危害國家安全,甚至對人類文明造成威脅。因此,近期世界各國已展開了訂定人工智慧基本法的討論。

3.助長網路詐騙的風險:因ChatGPT能有邏輯的模仿人類進行發文、對話。詐騙集團可輕易利用ChatGPT,在網路上散佈虛假消息,實行網路詐騙。

4.錯誤訊息的風險:因資料庫不完整或欠缺中文資料,若用中文詢問ChatGPT時,常會獲得錯誤的誤導訊息。

5.工作被取代的風險:ChatGPT目前的知識程度,可通過美國部分高校的法律、醫學考試,並可順利通過了谷歌(Google)年薪18萬美元職位的軟體工程師入職面試。

二、ChatGPT的法律問題

1.ChatGPT是否具有法律人格?依據Sam Altman 2023年2月24日於官網上公開發表的文章,OpenAI的目標是要將ChatGPT開發成AGI的產品。由此推知,目前的ChatGPT尚不具有意識,僅爲一種強大的程式工具,不具有法人格地位,亦無法做爲權利義務的主體。

2.ChatGPT著作權歸屬?OpenAI爲了釐清ChatGPT生成文本的著作權歸屬,於官方網站上公佈了《共享及出版政策》。依據《共享及出版政策》,用戶使用ChatGPT所創作的文章、書籍及於社交平臺、影音平臺發佈的內容,其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均歸屬於ChatGPT的用戶所有,使用ChatGPT進行的創作,不應違反《共享及出版政策》,亦不得侵害他人的著作權,若用戶使用ChatGPT侵害他人的著作權,必須由用戶自行負擔法律責任。(夏普股份有限公司國際總部法務長朱宸佐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