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故宮2.0數位展」 山水紋飾推8K影像互動

清宮珍玩紋飾結合萬花筒技術,打造沉浸似夢的空間。(李怡芸攝)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翠玉白菜〉、〈肉形石〉、〈清雍正琺瑯彩赭墨山水碗〉等經典文物。

2日的開幕記者會上,故宮副院長黃永泰表示,故宮長期致力推動藝術與科技跨域融合,去年推出「沉浸故宮-四季行旅」數位展,把名畫放入而獲得觀衆熱烈迴響好評。沉浸式展是世界潮流,今年故宮再度推出「沉浸故宮2.0」,除了三幅名畫還有三件趣物!8K影像「看一次會覺得前面看過的一百次,從來沒這麼清楚!」

文化科技發展協會理事長施振榮表示,自己在1989年提出「科技島」概念,1996年又提「人文科技島」,到2016則是推動「東方矽文明」,以故宮而言若能以沉浸式內容透過網路讓全世界先接受、欣賞,且在各國際展場都能曝光,也能吸引遊客來臺且必到故宮參觀。

故宮副院長餘佩瑾表示,博物館迎接全世界訪客,且要符合新媒體潮流。臺灣觀衆一直期待故宮有生活感,此次展覽的「萬花幻象」以19世紀初歐洲發明的萬花筒技術,結合清宮珍玩的紋飾,「如果300年前所繪的紋樣在今日無違和感,表示文物可歷久彌新」也希望和民衆一起發現潛藏的經典。

展覽集結故宮8K文物影像與高畫質圖檔,分成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小中見大」,透過數位光影動畫,提升觀衆感官的敏銳度,引領進入微觀的物中世界;第二單元「浸入靈光」,以清晰寫實的文物影像與創新技術,尋訪千年山水的筆墨畫境;第三單元「捕光捉影」,透過數位裝置讓觀衆自由探索文物的藝術美感與知識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