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坦言社區可能有病毒!疾呼民衆做好「三件事」

臺大醫院手部衛生活動。(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國內近期發生華航諾富特羣聚案件,確診者足跡遍佈雙北,也讓民衆心慌。衛福部長陳時中今(4)日出席臺大醫院世界手部衛生日活動致詞坦言,近來新冠疫情越來越緊繃,社區裡可能有病毒存在,提醒做好三件事:勤洗手口罩戴好、積極打疫苗,以建構防線

5月5日爲世界衛生組織訂定之「世界手部衛生日」,今年度世界衛生組織呼籲「Seconds save lives – clean your hands!」,強調掌握關鍵數秒,清潔雙手,拯救生命。臺大醫院今(4)日與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共同舉辦手部衛生推廣活動,向全民宣導清潔雙手是對抗疫情的關鍵之一,陳時中也出席。

陳時中致詞表示,2009年WHO推動5月5日世界手部衛生日,包含臺大在內各個醫院都努力推動洗手作爲,這奠定新冠防疫基礎,若以前沒有這樣規劃準備,事情發生纔來做基礎工作,可能來不及。因爲手部衛生做得好,醫院感控才做得好,過去不斷教導要怎麼把手洗好,現在小朋友大人對洗手做法都能朗朗上口,社區裡面也相對有這樣概念

陳時中也坦言,近來新冠疫情越來越緊繃,社區裡面有可能有病毒存在,手部衛生做好、口罩戴好、積極打疫苗,三件事情做好,可以建構防線,,雖然無法保證病毒消失,但可以對社區保護達到最好效果

臺大副校長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戴口罩勤洗手除了讓新冠疫情控制不錯,連季節性流感腸病毒也幾乎沒有看到,甚至腹瀉疾病都少,用全國例子實證資料顯示養成好的手部位習慣有很大幫助。

臺大兒童醫院院長臺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洗手是一個好的習慣,爲預防感染症最有效方法,但這違反人類天性,他笑說「要你吃飯前洗手、吃飯後洗手,到處洗手,讓人覺得麻煩又會覺得讓皮膚受傷」要建立這個習慣相當困難,需要日積月累的提醒。疾管署推動感控做得很積極、持續,纔打下好的基礎來因應這次的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