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無限期保外就醫 重創司法形象

(本報系資料照片)

向來不甘寂寞的受刑人前總統陳水扁,再度於保外就醫期間登上政治新聞版面,成爲熱門新聞人物。他於4月7日大動作召開「國務機要費案國際記者會」,公佈21項國務機要費的流向。筆者快速瀏覽了記者會的影片。坦白說,我對國務機要費到底進了誰的口袋這件事不感興趣,陳水扁女兒多年前早說過「民進黨誰沒有拿過我爸爸的錢」的話,再說還有法院會追查相關事證,陳水扁貪污罪證難逃,剩下的只是貪多貪少的問題罷了。

我看影片乃是好奇陳水扁在保外就醫7年之中身體復元的狀況。依據監察院2013年的調查報告顯示,陳水扁當時有結巴性語言障礙、顫抖症、重鬱症等多重病徵。法務部2015年1月同意陳水扁保外就醫,亦是基於「一、認爲陳水扁身心已具嚴重障礙,日常生活無法自理,保外就醫能有效改善他目前的狀況。二、根據過去治療史,陳水扁病情嚴重惡化,在外治療纔能有效保障生命健康,避免多重退化,建議保外就醫爲宜。三、建議成立醫療小組。」等理由才放行。值得欣喜的是,經醫療小組長達7年的醫治下,陳水扁在記者會上已無前述口吃、手抖、憂鬱之症狀,重回以往辯才無礙的律師模樣。

早在數年前已有許多證據顯示,陳水扁早已恢復可服刑的健康狀態。他保外就醫7年來,參與各式各樣的政治活動,接受電視媒體專訪,去年起正式主持廣播節目,侃侃談論政治時事。其行爲舉止明顯違反臺中監獄當初對他做出的「不上臺、不演講、不講政治、不接受媒體採訪。」的四不原則。在一般人眼中,陳水扁就是一位健康正常人,而且活力充沛、野心勃勃。但爲何陳水扁至今仍能逍遙「獄」外、踐踏法律紅線於腳下?若非是受到藍綠政治庇護,他能快活至今嗎?

陳水扁無疑的是個政客,他毫不領情馬政府對他施予人道同情的恩惠,許可其保外就醫。他說:「保外就醫,就是政治決定」,更不諱言地直指現行保外醫治規定其中一項條件「病情複雜,難以控制,隨時有致死之危險」就是「阿扁條款」。馬政府一念之仁,作了這項不智的政治決定,還被反咬一口,實在不值。

陳水扁說,馬政府放他出來是「政治決定」;所以「要不要回去,也是『政治考量』嘛。」當時陳水扁在獄中服刑6年,身體和精神狀況確實不好,馬政府同意阿扁保外就醫固然有政治考量,但亦是一項「依法」所做的政治決定。再說陳水扁保外就醫後並非不可控管,臺中監獄依法應按月至少派員察看一次,每3個月則必須進行申請案展延評估。

反觀,要不要返監服刑這事,就是單純的政治考量了。在蔡英文執政期間內,無論是要特赦或是維持現狀,均要蔡英文點頭。但深諳法律的陳水扁不會不瞭解,保外就醫本質上還是法律問題,他的健康狀況是否符合「病情複雜,難以控制,隨時有致死危險」的條件,存在着科學事實的客觀性,一旦危險原因消失,就該立即返監服刑。

陳長文大律師3年前在〈阿扁保外就醫是法律問題、不是政治問題〉一文中提醒蔡總統任內的法務部長們,一昧放任阿扁保外就醫,不僅有違憲法平等權的精神,形成保外就醫雙標,亦會重創人民對司法的信任,誰還會相信「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基本道理?

陳水扁是臺灣第一個因貪污舞弊遭判刑定讞並應服刑20年的前總統,至今還有5項弊案因保外就醫而停審。他長達7年、展延近30次的保外就醫案史無前例,這若非存在着包庇的共犯結構,包括醫療小組、臺中監獄、法務部等與本案相關執行人員在內,阿扁怎可能逍遙法外至今?

臺灣在邁向法治國道路上,還有很多需努力的地方。廢止阿扁保外就醫案,將會是臺灣民主法治提升的重要指標。(作者爲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