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霖企業董事長 歐陽明大膽併購 打造衛浴王國

小檔案

安永企業家獎在臺10週年-2009年度大獎得主回顧

翻開成霖併購與品牌史,很多人會誤以爲成霖是1家外商公司,但其實,成霖是1家臺灣上市公司。歐陽明2009年還獲得《安永企業家獎》年度大獎殊榮,並將企業家精神,包括專注、抗壓、慎謀及有夢敢追的精神,落實在經營層面。

素有「併購王」封號的成霖企業董事長歐陽明,原是貿易商,但創業35年來,靠着不斷地併購,已由水龍頭業,再轉進衛浴陶瓷領域;另也從製造業,再跨足通路業。歐陽明挾着自創「GOBO」及「Danze」等品牌行銷優勢,已打造「水龍頭及衛浴陶瓷」的事業王國。

成霖早在1993年及1999年,已分別自創「GOBO」及「Danze」品牌<

另在大陸設立成霖潔具(深圳),從事水龍頭及衛浴配件生產。

歐陽明透露,2000年,成霖股票在臺灣轉上市後,他就認爲只做水龍頭,在市場及品牌發展都不夠寬廣,想跨足衛生陶瓷,不只是賣水龍頭而已。

當時,他認爲,唯一購併對象,就是已有市場銷售的陶瓷業者,最好是北美品牌公司,因爲有穩定市場,但要併購國外品牌公司,談何容易,因爲併購價格都很高。他的購併策略,就是選擇已有市場,但不賺錢的美國品牌公司,這樣收購價格較爲便宜。

歐陽明認爲,在美國生產陶瓷已不划算,只要把對方的生產線轉移至大陸生產,加上擁有既有市場,被併購的美國公司就馬上能獲利。

不過,成霖當時沒有做過陶瓷,只是本身瞭解市場,所以只好收購技術層次不夠好的大陸陶瓷公司,並引進美國品牌技術支援。2003年,先併購生產衛浴陶瓷的美商Gerber,再併購由韓商與中國合資的山東美林衛浴公司。

併購美企 驚訝文化差異

完成併購後,成霖陸續關掉Gerber工廠,歐陽明認爲,修補Gerber員工關係很重要,當時,他在Gerber的伊利諾工廠視察時,看到員工手推車掉了東西,爲了表現「同胞愛」,就蹲下來幫忙撿拾;在旁的Gerber廠長沒有蹲下來一起撿,他有點不高興。但Gerber廠長迴應說,不要撿,這是工人的工作權利,他才恍然大悟,活在不同世界裡,也瞭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回首來時路,歐陽明透露,經營事業,也遇到人生第一次上法庭及向警察局報案的經驗。身爲貿易商的歐陽明,有一次與工廠老闆、公司業務及秘書隨行,去美國芝加哥參展,工廠老闆的護照及機票都放在他的行李箱,但後來行李箱被偷了,這是他一輩子首次向芝加哥警局報案。

1980年間,他又首次上了芝加哥法庭,因爲美國MASCO集團旗下Delta Faucet公司控告包括成霖在內的7家廠商,在美銷售單把手水龍頭的侵權案,當時只有歐陽明去應訊,其餘6家業者都選擇換個公司名字,來規避此訴訟案。

歐陽明認爲,他沒有複製(Copy)對方的產品、也沒有侵權,直到1983年2月,判決勝訴了,讓成霖的單把手水龍頭,正式進軍美國市場。

歐陽明說,成霖自創「Danze」水龍頭品牌,初期進不了美國核心的建案及批發市場,只能在專賣店與零售市場銷售。好幾次,Danze想搶攻建案或批發市場,但都被美國同業阻擋,這也是2003年成霖要買下Gerber的原因。

因爲美國通路的零售與批發之間,猶如樹立了一道「高牆」,要從零售市場進入批發市場很困難。因Gerber主力搶攻建案與批發市場,基於「生於斯、長於斯」關係,才把集團旗下Danze品牌,一併帶進批發市場,不再讓Danze只停留在零售市場。

併購德企 跨足衛浴配件

成霖2004年併購行銷水龍頭的德國Lenz之後,2006年又併購臺灣的麗舍生活國際,跨足經營高級廚房器具及衛浴配件批發零售市場,同年也併購安德成科技,跨足淨水器製造與銷售市場。

併購英企 放眼歐洲市場

成霖2007年又併購下英國PJH,歐陽明對於PJH併購案,形容是在「錯誤時間」,做了「正確投資」。因爲隔年,就發生全球金融風暴,歐洲經濟重挫,猶如「重災區」,因此,他認爲,成霖的PJH投資時點,算是錯誤時機。

如今,英國市場景氣已慢慢復甦,成霖會將PJH與德國Lenz的資源整合在一起,用歐洲眼光,來經營歐洲水龍頭及衛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