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勝選機率增大 歐洲見風轉舵重新向中國靠攏

歐洲國家擔憂川普可能在今年美國大選中獲勝,因此開始轉向中國靠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隨着美國總統大選日期迫近,許多國家開始爲可能出現的美國政權更迭而進行規避風險操作,尤其是一些經濟復甦乏力或害怕被俄羅斯侵略的歐洲國家,他們擔憂川普可能在今年美國大選中獲勝,因此開始轉向中國靠攏。中國也迅速地向歐洲國家展開魅力攻勢,除了積極安排元首訪問與會晤之外,也解除了多項貿易禁令。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 近日率領德企高管與內閣部長開啓對中國的訪問,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此外,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邀請習近平下個月前往巴黎參加兩國建交60週年慶祝活動,並舉行促進雙方貿易的會談。

報導說,中歐外交芭蕾是在中國政府向歐洲示好之後跳起來的。去年底中國公佈歐盟11國公民前往中國免簽證措施,又解除了愛爾蘭牛肉與比利時豬肉的進口禁令。在此之前,歐盟針對中國的火車、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補貼發起調查,並遏制大量的廉價中國商品進口。但是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經濟復甦受挫,對中國的態度開始出現轉變。尤其是川普在美國大選民調穩步上升,引發了許多國家對跨大西洋關係緊張以及爆發新一輪全球貿易戰的擔憂。

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歐中關係分析師巴爾金(Noah Barkin)說,歐盟正積極採取反對中國的舉措,但像德國這樣的大國更關注烏克蘭和川普,很多人懷疑他們會以多大的力度反擊中國。另外一些人則質疑「爲什麼要追隨美國?」對歐洲來說中國是比俄羅斯更遙遠的威脅,同時也是更大的經濟機遇。

上海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表示,川普在大選中獲勝的前景對歐洲來說關係重大,與日益成爲地緣政治競爭對手的中美關係相比,作爲經濟競爭對手的歐洲與中國之間更有可能達成妥協與合作。

中國分析人士稱,中國政府將利用蕭茲訪華緩和與歐洲日益緊張的貿易關係,並淡化歐盟近數月來的反補貼調查。一位德國政府高官表示:「我們不想減少與中國的貿易,而是希望增加對華貿易,同時降低風險並實現貿易多元化。」

智庫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估計,中國政府爲陸企提供的補貼規模約相當於GDP的2%,同時還爲在華經營的外企設置障礙。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蘇拉瑞克(Moritz Schularick)說,與中國重新接觸中獲得的經濟利益將微乎其微,「人們忽略的是,對於歐洲擅長生產的產品而言,中國現在是一個兇猛的競爭對手。」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則表示,歐洲正在艱難地適應一個事實,那就是歐洲正在以往自身占主導地位的領域與中國競爭。

根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去年12月的一項研究,歐洲和中國仍然緊密相連,如果兩者之間突然脫鉤,就會像2022年俄歐分道揚鑣一樣,將導致德國經濟萎縮5%,其衝擊程度堪比新冠疫情和全球金融危機。通快集團的Mayer說,這種依賴不是單方面的,中國也依賴西方製造商的若干產品,這意味着雙方「應找到相互尊重的合作方式」,他說,「當然,也不能太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