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氣候變化大 老中醫教你DIY化寒祛溼解春困

頭份爲恭醫院中醫部主任杜旻峰,教導民衆使用幾種中藥來降火氣,並可達養身保健功效。(圖/記者黃孟珍攝)

記者黃孟珍苗栗報導

臺灣位處南方溼氣重,民衆往往到了春夏之際都容易感到睏倦乏力,甚至出現頭痛、昏昏欲睡、食慾不振等現象,苗栗頭份爲恭醫院中醫部主任杜旻峰特別建議可用中藥材製作湯水食補、搭配穴道按摩,從而達到健脾胃、補肝、去溼補氣血之效。

杜旻峰表示,春天潮溼多雨,有些人體內常常水份過多代謝不出去,建議可用黃耆、當歸、枸杞等中藥材當作日常飲品,可降火氣、祛溼氣,緩解春困,並提振元氣體力

醫師建議可用中藥材黃耆、當歸、枸杞當作日常飲品,可降火氣祛溼,緩解身體不適、提振精神。(圖/記者黃孟珍攝)

杜旻峰也解釋,以中藥材黃耆爲主,搭配可補血的當歸、養肝腎的枸杞,作爲日常飲品,不但可以補氣更可以補腎水。而現在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枸杞更可以明目,防止眼睛乾澀的文明病;女孩子血氣不足時,常導致腰痠背痛,這些藥引更可以舒緩筋骨問題

另外杜旻峰也強調,石斛沙蔘湯也有補養肝血潤燥止渴的功效,搭配穴道按摩,經常按壓腳背大拇指食指上方指骨連接處的「太沖穴」,可紓解肝氣,緩解心情抑鬱;而「太溪穴」位在腳踝內側與腳跟中間點的地方,常按也可對熬夜晚睡、肝腎虛弱的人,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