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與臺師大合作 協助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學習華語

慈濟基金會與臺師大簽署合作協議,將培育華語教師,對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的敘利亞難民學生進行線上華語教學。(臺師大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慈濟基金會與臺師大今天舉行「『滿納海的承諾』敘利亞難民華語文伴學計劃」簽約儀式,將培育具備基礎華語文教學能力、科技數位媒體運用能力及跨文化溝通經驗的華語教學老師,對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的敘利亞難民學生進行線上華語教學。

今天的簽約儀式由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臺師大副校長宋曜廷,與計劃主持人教育學院胡翠君教授,代表雙方簽約,由慈濟基金會委託臺師大、慈濟國際青年會與慈濟大學共同執行。除了線上教學外,雙方並預計於2023年暑假與2024年寒假期間,安排本計劃優秀的華語學伴,前往土耳其服務當地敘利亞的難民。

「滿納海」(Menahal)的阿拉伯語意思是「沙漠中的泉源」,也象徵爲戰火下的孩童帶來希望。2011年發生敘利亞內戰,造成560萬位難民流離失所、1/3的學校被摧毀,90萬名孩童失學,爲了幫助失學敘利亞難民不再因生計成爲童工,慈濟基金會在2015年1月23日於土耳其成立「滿納海國際學校」,成爲敘利亞難民學童重要的學習管道。

由於華語作爲全球14億人的母語,且是當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在學習、就業、貿易、經濟等方面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爲了滿納海國際學校學生們在未來在社會上、國際上具備更多競爭利基,2022年起慈濟基金會與臺師大華語文科技研究中心合作,招募華語教學志工,透過專業華語課程的培育,提供滿納海學生遠距的華語教學。

臺師大表示,本計劃共分四個階段:志工招募、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線上伴學、國際交流志工。將招募35名有意願的志工,提供36小時課程與實務線上伴學培訓,並於2023年3月開始爲15-25歲的敘利亞學生,每週提供2小時線上華語伴學。最後將於2023年暑期與2024年寒假,前往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服務當地學生,促進彼此交流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