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內宣驚醒

貝克原本臉書關懷全球民衆防疫生活左圖),臺灣因爲技術問題看不到,後來團隊貼心補一篇有提到臺灣的「獨家限定」發文右圖),引發熱烈迴響。(臉書翻攝)

世界衛生大會18日舉行,臺灣無法與會,其實並不意外。

這個議題每年5月都要吵一次,今年因疫情因素更受到關注,也讓臺灣在爭取參與上,多了些道義訴求和正當性,並得到一些國家同情聲援。但最後關頭「多國支持,無人提案」,外交部長吳釗燮以「我方太強硬,會有反效果」打預防針,這其實反映了美國各種挺臺動作口惠而實不至,被「大內宣」衝昏頭的民衆,該驚醒了。

一中原則限制,臺灣國際參與長期碰壁,民衆的集體心理,變得渴望國際社會肯定,因此出口內銷的「大內宣」,在臺灣有了溫牀,在以美國爲首帶動的反中浪潮下,國際間不時出現挺臺言論,一些人「愛國心」大爆發,但這些未必都是真實的。

經典例子,就是足球金童貝克漢4月中在臉書發文,稱臺灣人是「家人」、還請教臺灣朋友「在家防疫可做什麼」,被臺媒爭相報導網友興奮說,「連貝克漢都在捧我們耶」、「臺灣No.1」!但後來被瑞典自由記者揭露,貝克漢這篇發文只有臺灣IP纔看得到,換到其他地方就會出現「該內容無法顯示」,說穿了就是個政治公關商業行爲,還欺騙了臺灣人的感情

聯合國乃至WHO相關會議,提案是要比票數,即便是美日等大國,也都各只有1票,這點作爲民主社會的臺灣,應該非常清楚,美日等國事實上也只能在道義上支持臺灣。

鷹派的美國務卿蓬佩奧之後發表聲明,「譴責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操弄政治手段、枉顧武漢肺炎疫情,排除臺灣出席世界衛生大會」,臺灣看了或許解氣,但這樣的譴責,跟打嘴炮有什麼兩樣?

政府常批評大陸惠臺政策是「口惠而實不至」,現在看來美國的友臺動作,才真的口惠實不至,且形式重於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