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PPI雙負 陸媒:低通膨恐持續

大陸國家統計局9日發佈數據,11月中國CPI與PPI雙雙負成長。圖爲深圳市民於超市內購物。(中新社)

大陸國家統計局9日發佈數據,11月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雙雙負成長,且降幅擴大,其中CPI更創下三年來的最大降幅,再現通縮陰影。不過陸媒引述分析稱,核心CPI今年以來仍保持在0.4%以上,因此以「低通膨」表述可能更爲準確。

據統計,大陸11月CPI年減0.5%,降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與上月相比,CPI減幅也是0.5%。大陸CPI上一次年減幅0.5%發生在2020年11月,這意味着今年11月的CPI創下三年來的最大降幅。

PPI則年減3.0%,降幅比上月擴大爲0.4個百分點;與上個月相比,PPI減幅爲0.3%。界面新聞報導,CPI年增率連續兩個月負成長,PPI則連續負成長14個月。

大陸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稱,受食品、能源價格波動下行等因素影響,CPI有所下降;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年增0.6%,漲幅與上月相同,繼續保持溫和上漲。

儘管近兩個月CPI的年增幅連續爲負成長,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更能反映根本物價水準的核心CPI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在0.4%以上,從這個角度看,尚不能說當前大陸已形成通縮格局,「低通膨」的表述可能更爲準確一些。

王青還說,伴隨豬週期逐步走出底部,居民消費進一步修復,明年CPI年增率中樞有望從今年0.4%的低位回升至1.3%左右,通縮風險會進一步弱化。不過,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低通膨都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預計,年底消費旺季來臨對物價有一定提振作用,CPI年增率有望在12月轉正。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PPI連續第二個月降幅擴大,且整體弱於市場預期。一方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是主要影響因素,大陸下游需求復甦有所反覆,也阻礙PPI回暖。